鲁姓源于姜姓,姜姓源于古部落、古国、古镇等名称。鲁姓自衍生以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跨越海洋,在异乡扎根,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生活的印记。
齐临淄古城
临淄齐国故城是中国西周至战国时期齐国都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旧临淄县城)西北,东临淄博河,西临古浠水,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淄古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是当时各国最繁华的都城之一,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吕商长子齐定公为齐国公,定都于营丘。后来,第六代齐王齐虎公又将都城迁到博古(今山东博兴)。公元前859年,第七代齐王齐献公定都临淄。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这里作为姜齐、天齐的都城,长达630余年。
姜太公故里
姜太公故里位于河南省新乡卫辉市西北12公里处,太公镇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姜太公的历史遗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庙、姜太公吕王表等。每逢农历八月初三太公诞辰这天,海内外许多姜、吕后裔都会到卫辉市太公镇寻根、祭祖、旅游。
太公泉村姜太公庙内,有清乾隆年间巡抚毕沅所立的“齐太公故居”石碑。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西北的山丘上,有一座高大的姜太公墓。墓前立着一块墓碑,是清康熙二十年卫辉知府吴忠春所立,上书“周姜太公葬地”。
吕蒙正故居
吕蒙正故居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店庄镇相公庄村,村东北的田野里,有吕蒙正读书窑。吕蒙正为北宋名臣,太宗、真宗年间,曾三度出任宰相,封为莱国公,其高尚品德为世人所称道。
吕蒙正(944—1011),字圣公,河南洛阳人。他是著名的宰相,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一人,后又先后升任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蒙正一生廉洁宽厚,深受朝野尊敬,自以为是。遇事敢于直言,任人唯贤,公正廉洁,为人称道。后加封徐国公、仪文穆。吕氏本是河东人,自曾祖父陶氏任莫州主簿,宋初迁居洛阳定居。祖父蒙起任户部侍郎,父亲归图任九九郎。 蒙正与母亲刘氏失宠,被逐出洛阳,流落到偃师相公庄村的东寒窑。母子二人在这座废弃的砖瓦窑里苦熬了十几年。吕蒙正刻苦学习,后来名声大噪。不仅寒窑流芳千古,他的家乡,原名五留村,因他被任为宰相,封为公爵,改名为相公庄。
洛阳吕祖庙
吕祖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故城北2公里的邙山上,又名吕祖庙,为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吕祖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建时规模较小,后经多次重修扩建,现规模越来越大。
吕祖庙现存殿堂26间,面朝东,依山势起伏而建。从山门、连绵屋脊、前殿到主殿,层层递进。山门朝东,取“紫气东来”之意。山门两侧有配殿,内有栩栩如生的八仙彩塑。殿中方坛为吕祖阁,内供奉吕祖塑像。前殿后为主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此外,庙内尚有石狮一对及古碑十余方。
2008年6月,洛阳吕祖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