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日报记者 郭帅 陈琳/文 张欢欢/摄
该遗址位于洛阳市王城大道与状元红路交汇处附近,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内有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265座。2018年,在该区域以南约2公里处发现了两座西汉高等级墓葬,其中一座因出土青铜壶而引起世界关注,壶中盛有约7公斤液体。
(这片一两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分布着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墓葬265座)
四月中旬,该地区发掘了6座西汉中小型墓葬,其中两座为画像砖空心墓,空心砖上雕刻有大量精美的图案。一座古墓中还出土了铜方壶、铜勺、铜鼎、铜鼎、彩绘壶、陶俑等众多珍贵文物。其中一座铜方壶中还残留着半壶液体。这究竟是液体美酒还是“长生不老药”?目前,这6座大型墓葬的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
发掘6座西汉墓葬,空心砖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
6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洛阳邙山一处施工现场。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自4月中旬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以来,已清理各时期墓葬200余座,其中西汉墓葬6座,分布比较规则,可能是西汉家族墓葬。6座墓葬呈“L”型分布,东西向4座,南北向2座。考古人员结合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判断墓主人具有一定身份,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经过对西汉墓葬的陆续发掘,证明该地区可能存在西汉时期的公共墓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6座西汉墓葬中,4座为空心砖墓,2座为画砖墓。画砖上描绘了枝叶繁茂的大树、形态各异的飞鸟、奔腾的骏马、单膝跪地的人物等图案。虽然历经千百年的风尘,但画中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
(空心砖画像砖墓)
(画像砖上雕刻的场景高档又逼真)
“洛阳的画砖在国际上非常有名,在历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并不多,在考古机构中也很少见到。”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石家珍告诉记者,即便是一些已经破损的空心砖,经过修复后,依然可以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出土铜方壶内盛有液体,或为美酒或为“神药”
除了画像空心砖,部分墓葬还出土了铜器,包括铜方壶、铜鼎、铜盘、铜鼎等,其中一件铜壶中盛有半壶液体。“此次发现的铜方壶中盛的液体是美酒还是‘仙药’,现在还不能确定,还需进一步化验。”石家珍告诉记者,出土约7公斤液体的铜壶的西汉墓葬距离这里不到2公里,里面的液体被确认为明矾水,也就是古人眼中的“仙药”。此次墓葬画像空心砖上除了有飞鸟、仙树的元素,可见西汉时期人们信仰道教,有强烈的成仙念头。 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十分重视人死后的坟墓。
(墓葬出土的青铜器)
(铜鼎)
“铜鼎是古代用来蒸煮的炊具,有两层,中间有篦子,类似我们现在的蒸锅。”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曲小伟告诉记者,除了铜鼎中装有液体外,其余三个铜器中是否装有液体还需要进一步检测,检测结果也将为墓主人身份认定提供线索。
(铜鼎)
“西汉时期,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使用青铜器的多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加之洛阳古墓众多,盗墓现象历来猖獗,十座墓中有九座是空的,能出土这样一批青铜器,十分珍贵。”施家珍说。
后续的发掘对于研究西汉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6月3日,史家珍院长就6座西汉墓葬的发掘和保护问题与全国各地考古专家举行座谈会。
“目前计划将两座墓葬搬回实验室进一步发掘,其他空心砖残片也将修复。”施家珍说。西汉墓葬的陆续出土证明,西汉时期这一地区可能存在公共墓地。洛阳地区西汉墓葬相对较少,这些墓葬出土的铜器、陶器、砖画,为研究西汉社会经济、文化、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和实物材料。砖画上雕刻的人物、场景高档、栩栩如生,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水平,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绘画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