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峰
说到这里,如果提到七星棺,相信很多读者会立刻想到2008年10月广西上思县泗阳镇广源村发现的一座曾经轰动一时的神秘古墓——七星棺。但其实,张家口固原县也有七星棺下葬习俗。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七星棺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多古墓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尤其是七星棺,据一些老人说,七星棺的棺材上一般都有七个圆孔,圆孔的排列方式和北斗七星一致,目的就是为死者指引去天堂的路。当然七星棺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效的防止坏人盗墓。很多盗墓者都不敢轻易去触碰七星棺,因为据传言,七星棺一般都会被巫师施下诅咒,如果有人遇到了就会给自己带来厄运,所以很多盗墓者都对七星棺敬而远之。
张家口固原地区七星棺葬俗的形成,应该和元朝忽必烈的孙子和女婿——忽必烈的孙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元朝忽必烈的孙子和女婿的家族墓葬全部都是七星棺材,才在古代的张家口固原地区激起了比较普遍的七星棺葬俗。
张家口固原县古代是京北第一草原,是辽、金、元三代皇帝的避暑胜地,辽代称“凉星”,金代称“金莲川”。据《口北三殿志》记载,梳妆台在辽代的“凉星”,金代的“金莲川”。辽景宗和萧皇后都在这里修建了“凉宫”。这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萧皇后梳妆台”,蒙语是“查罕尔”,是白色的房子的意思。
1999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员在“着装楼”进行考古勘探时,意外发现了楼内一座埋藏了700多年的元代墓葬。经专家考证,确定这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元朝后妃库里吉斯的家族墓。棺椁虽已被盗掘,但仍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如马鞍、马镫、铅灯、弓箭、铁剑、铜印、金织锦衣残片、皮靴等。
此外,棺内尸体胸部还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鎏金银带饰,上面有二龙戏珠的图案。东、西室的尸体均为女性,显然是一对夫妇的墓葬。西室保存完好的棺材为柏木棺材,棺材底部5厘米处有隔板,隔板厚3厘米,上面有七个圆孔,圆孔的排列与北斗七星一致,所以又称“七星棺”。这种棺材在张家口固原地区曾十分流行。
当然,广西的“七星棺”葬俗与张家口固原地区的“七星棺”习俗还是有些不同的。因为,广西的七星棺一般并不特指上面有七个圆孔的棺材,而是指在棺材四周夯筑“三合一土”形成的棺材。
就像2008年在广西广元村发现的七星棺:该墓是一座距今400多年的明代中期古墓。古墓内有两口石棺,一大一小,大的重约5吨,小的重约4吨。虽然考古学家见过各种各样的棺材,但广西的七星棺确实比张家口固原的七星棺要特殊一些。因为广西的七星棺材上不是有七个孔,而是在棺材底部刻有北斗七星的图案。
当然,无论是张家口固原县七星棺木墓,还是广西的七星棺木墓,虽然形式不同,但其实都是在用七颗星辰来指引亡灵升天之路,本质含义是一样的。
总之,七星棺为何在张家口固原县的墓葬中盛行呢?主要得益于元朝贵族、忽必烈之孙括里吉思对七星葬文化的崇拜和引导。(吕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