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杜甫书乡》译文及赏析由[金]上传分享。文档共[6]页,文档可免费在线阅读。如需了解更多[杜甫书乡古诗译文及赏析]内容,可使用淘豆网站内搜索功能选择相应文档。以下文字为文章内部分文字,如需获取完整电子版,请将此文档下载至您的设备,以方便编辑打印。古诗《杜甫书乡》译文及赏析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安居,次年参拜武侯祠后所作的一首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蜀汉宰相诸葛亮辅佐两朝、忠于国家的伟大才智和谋略的赞美,以及对他未及继位就去世的遗憾。诗中既有尊崇蜀道统的理念,又有困于难境的情怀,字里行间传达出感动于物、思虑于人的情怀。 宰相杜甫的祠堂何处寻? 金关城外柏树茂密。 绿草映步是春色,叶后莺啼唯有美声。 三到草堂频论国事,两朝旧臣忠心。 未到最后胜利便去世,常令英雄流泪! 【诗歌解释】宰相杜甫的祠堂何处寻? 金关城外柏树茂密。 绿草映步是春色,叶后莺啼唯有美声。 三到草堂频论国事,两朝旧臣忠心。他未取得最后胜利就去世了,这常使英雄流泪。译文:诸葛亮相府何处寻?成都城外,柏树茂密。
绿草映台阶,透出春色。树上莺莺跨枝头啼。一决天下的先主,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开国,以忠义继业。可惜在伐魏未成功时,在军中病逝,常令历代英雄潸然泪下!【词语解释】 (1)蜀相:三国蜀汉宰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庙在昭烈庙西。 (2)宰相庙:诸葛武侯庙,位于今成都,晋李雄所建。 (3)金关城:成都的别称。 白(bǎi)森森:柏树葱郁茂密的样子。 (4)阶上绿草映台阶,透出春色,莺莺跨叶头空。好(hǎo)声:这两句描写了庙里的景色。杜甫高度赞扬诸葛亮,他来这里,不是为欣赏美景而来的。“自”“空”两个字,感情丰富。意思是说,台阶上映照的绿草,不过是春光;叶间鸣唱的黄莺,不过是空曲。他无心欣赏,无心聆听。因为他所仰慕的人,已经不见了。空:徒然。⑸三顾茅庐,问政事:意思是说,刘备三次拜见诸葛亮,请教如何统一天下。这是赞扬他在对策上所表现出来的天才远见。频,同“屡次”,多次。⑹两朝开因:意思是说,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帝国,后来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开:开拓。济:帮助。 ⑺未战而死,常令英雄落泪(jīn):未战而死,常令英雄落泪(jīn)。指诸葛亮率军多次伐魏,均未取胜。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身亡。
出征:出兵。三顾茅庐,屡问国事,两朝开旧臣心。《蜀相》是一首七言诗。这两句简练地概括了诸葛亮两朝的一生和功绩——三顾茅庐,屡问国事,谋划建国大计、统一天下;开创大业,救国度危,耗尽旧臣忠心。前一句描写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后一句描写诸葛亮的勤奋和忠诚。字字珠玑,分量十足,深沉悲壮,见解卓著。未及达成目的便去世,总让英雄泪流满面。 ①出征: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攻魏,占领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岸),与魏军渡过渭水,战了百余天,未分胜负,便在军中病死。 ②英雄:指历代为国为民的智勇双全之人。这两句是歌颂诸葛亮忠于蜀汉、不战而胜、为事业献身的千古名句。意思是诸葛亮率兵攻魏,未及取胜便英勇牺牲,使后世英雄为他未竟的壮志而流泪。诗中评价了诸葛亮的精神品格,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人物(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家危难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两句内容深刻,影响深远。【诗歌赏析】诗人游览武侯祠,描写武侯祠周围的景物,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才智、道德的敬仰和对他未能实现的功业的感慨。全诗情、景、议并举,既有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言,堪称历代颂扬诸葛亮诗中的杰作。
本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寄托对宰相祠堂的崇敬,从景物的描写中感悟现实,流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后四句歌颂宰相的才德,从历史的追忆中缅怀先贤,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诸多期盼和憧憬。全诗意境深远,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凉的意境。总而言之,这首七言诗,虽然很简单,但容量却很大,概括程度很高,短短五十六字,就把诸葛亮的一生讲了个明白,把千秋名将诸葛亮呈现在读者面前。后世的爱国志士和普通读者在朗诵这首诗时,都对诸葛亮心生敬意。尤其是读到“未竟志而死,英雄不禁落泪”两句时,不禁落泪。欣赏二、三国蜀相诸葛亮全力扶持王室,为国尽忠,至死不渝的伟大形象,一些诗人一直以笔墨来描绘诸葛亮。(760)当时国家命运尚在动荡,杜甫在这样的背景下,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悼念,写下了这首诗。自然不只是怀古之情,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悼英雄、悲时事的悲凉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句话之中。它不是委婉地传达意义,而是采取了前半句描写风景,后半句用典故论证的方法。本联以描写情景时心理活动的线索,展开对纪念对象的准确评述。描写宗祠情景,用问答的方式记录宗祠所在位置,但目的不在于说明地理位置,而在于抒发感情。所以用“何处寻”来形容宗祠的凄凉景象。“自”“空”两个空字,是本联的眼睛,有两个作用:一是哀叹青草娇莺无人赏识,说明英雄已逝,废墟冷清;二是遗憾连陪伴英雄的草木鸟雀也不懂人事新陈代谢,不会祭奠伟大的古人。“春色白净”的叹息和“空好声”的“三访”一句,使人想起三访草堂,隆中决绝。 “两朝”、“出军”等句,使我们怀念诸葛亮两朝辅佐先主刘备、二主刘禅,取两川建蜀汉,托孤白帝等,能抒发诗人的情怀。杜甫《武侯祠》一千四百五十首诗中,歌颂或提到诸葛亮的诗就有数十首,出任“蜀相”意味深长。诗意深远;意在审人,而非如清方东蜀昭眉斩颜所言“吟古遗风”。这首七言诗,篇章曲折,气韵洒脱;后两联论事论人,仅用四个字概括了一生的功绩与感想,由寻觅、仰慕到叙叙旧,由感慨、追忆到泪流满面,而“何处寻”三个字为全诗的褒贬之词埋下了伏笔,而黄莺和黄鹂两个特写镜头,则衬托出英雄的悲剧色彩,用简练犀利的文字概括了诸葛武侯的千古功绩,令人感慨万千。任何人读这首诗,都会感到雄壮而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