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黄埔军校在中国大陆还存在吗?

发布时间:2024-08-17 18 浏览: 55

广州黄埔军校只剩下废墟,学校迁往台湾,改名但继续办学,现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台湾高雄!大陆已停止办学,解放军体育学院是广东最重要的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狭义上应为国民党于1924年至1930年间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创办的军事院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及海军学堂校舍,当时校名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广义上黄埔军校是指1924年以后国民党和民国政府创办的各类军事学校,包括地方分校。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大批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声名显赫的将领,主要将领均出自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一至六年级。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国民革命培养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事力量。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定名为“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建为“中央军政学校”。1929年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其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底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重建“陆军军官学校”,并延续至今。

附加信息

旧址修复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于1938年遭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成立黄埔军校纪念馆。

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原位置、原规模、原貌”原则重建该馆,于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竣工。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恢复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教授、教练、管理人员、军需官、军医等官邸的办公室、教室、师生食堂、宿舍等,但由于赶工期,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

2005年,投资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严格遵循“恢复原貌”和“不仓促施工”两个原则。

介绍

1995年,黄埔军校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存军校正门、校本部、孙中山总理纪念馆、孙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陵园、北伐纪念馆、济深公园、教学阁等十余栋建筑。黄埔军校大门造型古朴,正中横匾“陆军军官学校”大字为谭延闿所书。校门为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改建。

二号门入口处悬挂着一副对联:“不杀尽敌人决不罢休,不革命不成决不回头”。二号门右侧的墙上,挂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校训“忠爱忠义”。军校门口彩牌楼两侧原悬挂着一副对联:“欲升官发财,请别处去;欲死莫进此门。”横额上写着“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总理遗嘱中改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黄埔军校主校舍为两层砖木结构“日”字形建筑,三廊四进,两进之间有回廊相通。军校创办时,在陆军小学原有祠堂式大门前加建了欧式大门。孙中山故居为“历史文物陈列室”,原为清代广东海关黄埔分局旧址,称为学海楼,为两层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建。

展品中既有陪伴聂荣臻几十年的旅行箱、他亲手安装的带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也有解放军中唯一的外籍将领洪水用过的手纺毯、抗日远征军名将郑东国的私人印章等珍贵文物,还有众多校友的捐赠物品。

学生俱乐部位于孙中山故居西侧,是一栋欧式红色建筑。礼堂中央及主席台两侧悬挂着孙中山画像、总理遗言、国民党旗帜、中华民国国旗,以及林则徐焚烧鸦片、义和团反抗八国联军侵津、沙井屠杀、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还悬挂着廖仲恺、朱执信、施建如等名人的画像。黄埔军校“大清洗”就是在俱乐部举行的。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一座小码头改建而成。

东征烈士陵园位于军校西南平岗,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在反抗陈炯明等叛军的斗争中牺牲的将士而修建的,安葬着国共两党516位烈士的遗骸。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陵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烈士纪念牌坊,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盖有琉璃瓦的凯旋门式建筑。

1936年,在陵园正门修建了牌坊和码头,时称小黄花丘。牌坊后有一条长达数百米的中轴线,由墓道、墓冢、牌坊、新兵墓碑群组成。墓冢东侧为蔡光举烈士墓,西侧为17位军校毕业官兵墓。1984年陵园修葺一新,1991年新建“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上,是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军校学员而建的一座高10米的花岗岩纪念碑。

军校校监何穗代为题写的碑文是:“平冈石嶙峋,黄埔水潺潺;丰碑亘古屹立,永世流传。”碑正面刻有“北伐牺牲国民革命军军官学院学员纪念碑”。碑的东、西、北三面分别镌刻着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原等353名北伐牺牲的黄埔军校学员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北伐牺牲的共产党员大多没有名字。

黄埔军校后面的八卦山顶上建有孙中山总理纪念碑,上面塑有孙中山总理铜像。纪念碑于1928年奠基,1930年9月26日竣工。纪念碑基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2.6米,重2000余公斤。由孙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章吉出资,牧田将也制作,篠原金匠作坊铸造。

纪念碑正面用隶书刻有“孙中山纪念堂”六个大字,背面为总理画像,东面为总理遗言,西面为总理开国演义。山下至山顶楼梯所在位置的墙上用石材装饰,表面镶嵌着校训“仁爱诚挚”四个大字。

此外,还有中山公园、仲恺公园、黄埔公园(又称中正公园)、济深公园;张之洞倡导的大坡店炮台、白鹤岗炮台;中国海军黄埔军港等景点。

孙中山总理故居

大门西侧有一座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原为教职工宿舍。1917年孙中山曾下榻于此。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1984年改建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展示黄埔军校历史及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1928年11月,校舍南面八桂山上建有孙中山纪念馆。1930年,在纪念碑上方竖立孙中山铜像。纪念碑造型独特,利用两边的阶梯和铜像组成“文”字,寓意孙文之意。纪念碑正面镌刻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纪念碑下层7级,上层5级,中间以一长条横线隔开。

7级代表军校在这里开过7届,5级代表军校师生参加了5次战斗;也代表军校在长洲岛开过7届,在国外开过5届,在大陆开过12届。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孙总理纪念碑”六个大隶书大字,由胡汉民书写。东侧镌刻着孙中山临终时呼吁的“和平、斗争、救中国”七个字。纪念碑背面镌刻着总理画像,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西侧镌刻着总理的批示,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孙中山铜像身着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向前伸,面朝民众,神采奕奕。该铜像与广州中山大学孙中山铜像、南京中山陵、澳门中山纪念馆孙中山铜像相同。在中国,纪念碑大多坐北朝南,而此纪念碑却坐南朝北,寓意孙中山希望北方平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