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上饶殡葬改革遭质疑“一刀切”:政策设计如何符合民意?

发布时间:2024-08-23 18 浏览: 50

阅读背景

近日,江西上饶殡葬改革引发热议。铅山县要求6月15日前完成棺材收运,7月前全县停止土葬,被民众质疑为“一刀切”。该县绿色殡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予以否认,并表示改革正在分步推进。

热门话题

舆论:葬礼改革被指运动式执行

“2018年6月15日前,完成棺材收缴工作,实现棺材处置‘三不’目标:棺材不存放在群众家中、棺材不进入行业工匠、棺材不进入流通市场销售。”“今年7月,全县开展‘零时行动’,逝者遗体不分身份、不分地域,统一火化。”这些内容来自“潜山县绿色殡葬建设领导小组”署名的《致全县城乡居民的一封公开信》。这是江西省上饶市潜山县今年启动的殡葬改革工作的一部分。

4月份以来,上饶多地开始推行绿色葬礼,殡葬改革全面展开。上述《公开信》的流传,让潜山县成为舆论的切入点。与潜山县同属上饶市的弋阳县,被举报“棺材强制火化”非法安葬。据中新网报道,江西省鄱阳县村民自发上交近500副棺材,被拆开后送往发电厂焚烧发电。有评论指出,此轮殡葬改革涉嫌运动式执法、“一刀切”。相关新闻的微博评论数已超万条。

舆情动态:官方回应并非“运动式”执法

河南周口平坟惊天大秘密_河南周口平坟死人了吗_河南周口平坟

潜山县民政局向新京报等媒体证实,上述公开信由民政局绿色殡葬建设领导小组于4月13日发出。

潜山县绿色殡葬建设领导小组表示,鼓励居民上交自制棺材,每具棺材奖励1500元。此外,各乡镇、乡村都在兴建公共公墓,对已经实行土葬的,潜山县还将在部分地区进行迁坟。在殡葬改革中,潜山县居民火葬免费,对采用树葬、草坪葬、花葬、撒骨灰的,也将给予奖励。潜山县殡葬管理处介绍,当地政府从2003年开始就在民间推广绿色殡葬,并不是运动式执法。

舆论持续:加大力度、逐步推进

相关部门回应后,舆论压力有所缓解。有网友认为,土葬浪费土地资源,死者与生者争地的旧俗早就应该改正。奢靡的土葬还滋生奢靡、浪费、攀比等陋习。殡葬改革推行多年,但一些地方存在阻力,基层部门工作难以开展,需要加大推进力度,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不过也有人指出,殡葬改革要循序渐进,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过于严格的推广计划,可能引发矛盾,使民众产生抵触情绪。即便大力推广火葬,也有人火化后就把骨灰埋掉,这样并不节约土地。“一刀切”的做法不可取。也有网友认为,回收棺材、集中公开销毁等工作方式不妥,不顾及群众感受。

网民观点倾向

@非知名作家王尔雅:在我的家乡,殡葬改革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我们支持改革,但改革也要结合民意。

@冰雪残殇:我们老家也有火葬,但还是买棺材堆土埋。有集中墓地的还好,没有集中墓地的就直接埋在自家的地里,确实浪费土地,也不方便耕种。

@ :我们常常把拒绝火葬归咎于思想落后或缺乏科学知识,认为有些老人只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封建老头”。但事实上,“如何面对死亡”这一命题关乎复杂的情感甚至人类的本能。将深层次的问题“浮出水面”并试图在几个月内迅速解决,并不是务实的改革做法。

媒体观点

新京报认为,对不交棺材的人进行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没有任何法律条文表明,店铺或家庭存放棺材是违法的。所以对于地方执法者来说,一方面,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支持没收棺材的行为;另一方面,实现“三无”棺材是无法谈的行政命令。在这种矛盾之下,这些地方只能采取“交钱+没收”的方式。殡葬改革应该支持,但地方行政行为应该以法律授权为依据。特别是在这种“一刀切”的目标下,更要警惕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实现完美目标,有越权冲动的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全景》采访时建议,改革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方式要灵活。可以按照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接受程度等进行分层,通过配套公墓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改革,尊重部分年龄较大、暂时无法接受火葬的老年人的意愿。他还提醒,要警惕一些地方强行推进殡葬改革的动机,一方面可能存在殡葬业垄断,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节省土地指标,然后出让土地。

河南周口平坟_河南周口平坟惊天大秘密_河南周口平坟死人了吗

光明网评论称,推动殡葬改革所选择的道路,不仅关乎改革者的智慧,也考验着公权力的历史文化观。如果希望以禁令断绝土葬形式,不仅不明智,也缺乏对历史文化应有的尊重。殡葬改革必须进行,但运动式、虔诚式的强制殡葬改革确实庸俗,很难说是权力的陋习。殡葬改革可能带来的污名化风险必须正视。

舆情观察

殡葬改革在城市顺利推行,火葬被广泛接受。但在一些农村或偏远地区,风水、选墓地、大葬等传统丧葬习俗仍然存在。土葬,特别是乱葬,不仅占用大量耕地,浪费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殡葬改革就是为了解决死者与生者争地的问题。

从上饶等地出台的绿色殡葬改革政策来看,相关部门已经花了心思,比如实行免费火化、设立棺材回收补偿、建设公共公墓等。这似乎有助于减少改革阻力、为群众着想;从“三不”“一刀切”等措辞中也可以看出改革的决心。

但土葬等传统丧葬习俗千百年来一直存在,深入许多农村老人心中。部分老人及家属因习惯和情感原因难以接受火葬。收棺、公开销毁棺材所产生的紧张氛围,可能对民众生活秩序和心理产生双重影响,引发不必要的民众反弹,从而增加改革阻力,使当局产生怀疑。虽然当地回应否认了运动式执法,也有不少民众理解殡葬改革的必要性和难度,但仍引发舆论。民众也理解不接受火葬的理由,回应并未打消民众对“统一”等措辞的担忧。

殡葬改革过于仓促的后果并非先例。2012年,河南周口夷平坟墓事件,因习俗、墓地简陋等原因,遭到当地居民反对。之后,部分夷平坟墓又重新出现。2014年,安徽安庆要求,自6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一律按规定火化。改革政策公布后,在当地引起巨大争议。

事实上,国家一直在逐步推进不同地区的殡葬改革,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考虑到了民间习俗。1997年实施的《殡葬管理条例》规定:“人口密集、耕地较少、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对应当火化的遗体进行土葬,或者在公墓、农村公益性公墓以外的地方安葬、修建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2012年,《殡葬管理条例》中删除了“强制执行”条款。由此可见,“统一”等措辞与现行法律法规不一致。

此次事件提醒有关方面,推进殡葬改革必须在合法性、民意基础之上进行。当然,一些传统习俗的惯性较强,意味着殡葬改革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因势利导,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需要更多的耐心。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