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基层文博人 | 王凯:“一百年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徐州狮子山”

发布时间:2024-08-25 20 浏览: 58

楚王陵墓_楚王墓群_楚王陵谁的墓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王凯先生于2024年6月8日逝世,享年91岁。王凯先生,江苏徐州沛县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在洛阳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工作,曾任徐州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馆长,曾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王凯先生一生致力于文物考古工作。主持了洛阳隋唐韩家仓、徐州涂山二号墓、徐州紫房山三号墓、徐州东洞西汉楚王墓、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兵马俑等遗址、墓葬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其中狮子山楚王墓是在王凯先生的领导下发现和发掘的。该墓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出土文物丰富,被评为“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后又获“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称号。

王凯先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五十余年,著有《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敲开楚王墓——我的考古之旅》等著作,发表《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印章、封泥对研究西汉楚国建立及疆域的意义》、《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浅谈》、《关于秦汉兵马俑的几个问题》、《徐州狮子山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等论文七十余篇,为徐州汉墓考古、汉文化研究、为我国考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凯先生永垂不朽!

为悼念王凯先生为徐州文物考古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此转发国家文物局官网2020年3月17日刊登的《基层文物考古工作者 | 王凯:“一百年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徐州狮子山”一文。

王凯先生1936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一个偏僻的农村,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系。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了隋唐洛阳韩家仓、西汉楚王墓、徐州狮子山兵马俑等遗址和墓葬的调查发掘。曾任狮子山西汉楚王墓考古队队长、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江苏省文史博物馆馆长、江苏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等职务。

楚王墓群_楚王陵墓_楚王陵谁的墓

1963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级考古学班全体同学合影。第二排(左七)为苏白教授,后排(右六)为王凯,同班同学还有张文斌、彭金章、范锦诗等。

楚王墓群_楚王陵墓_楚王陵谁的墓

王凯先生阔别母校数十年,拍摄照片

首场胜利

王凯从北大毕业后,被国家派到洛阳博物馆工作,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协助苏白教授的研究生孔祥兴整理以前发掘过的唐墓材料,特别是一些江西出土的唐墓材料。他利用在北大学到的知识,对塔罐进行比较研究,并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

此后,在文革的艰苦岁月里,王凯克服了生活单调、寂寞的困难,在别人“抓革命”的时候,他却是唯一一个尽管被打上“臭老九”却到处“促生产”的人。在动荡混乱的环境中,他始终坚持业务学习和考古研究,骑着自行车走遍了涧西、昌东、洛南、北邙和整个洛阳城区和郊区,为成功发现和发掘数百座各个时期的古墓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楚王陵墓_楚王墓群_楚王陵谁的墓

1969年冬,洛阳博物馆在洛阳车场修车厂施工现场发现了隋唐时期洛阳韩家粮仓,王凯被派去主持钻探工作,历时三年多,共发现粮仓270余座。粮仓规模庞大,储粮量空前,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韩家粮仓的发现,不仅为研究隋唐大型官仓和粮食仓储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也为今天修建地下粮仓留下了防潮储粮资料,对粮食储备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初战告捷,是王凯在考古发掘工作中创造的第一个辉煌。

楚王陵谁的墓_楚王墓群_楚王陵墓

20世纪70年代,王凯在洛阳耐热材料厂清理一座宋代墓葬。

为家乡做贡献

1977年3月22日,在古都洛阳打拼了14年后,已年过四十的王凯被调到徐州博物馆工作。从此,徐州有了第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考古学家。到徐州的第三天,他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陪同博物馆的同事们一起考察了涂山汉墓。涂山汉墓于1969年被发现,1970年由南京博物馆发掘,出土了银缕玉衣、鎏金兽形砚盒、鹅足灯、兽耳铜壶等珍贵文物。大家都相信,这就是主墓室,涂山汉墓的发掘已经结束。

但王凯看到发掘的墓葬不在土丘中央,且墓葬规模较小,认为土丘之下必定还有另一座墓葬,是一座更大的主墓。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博物馆领导,建议对涂山进行钻探勘察,得到了批准。王凯介绍了钻探韩家仓的洛阳铲技术,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找到了涂山二号墓(涂山汉墓主墓)。试掘时出土的文物证实,这就是王凯发现的第一座东汉彭城王墓。当时,王凯被世人奉为传奇:“一位考古学家来到洛阳,拿着小铲子找墓,十有八九准确。”

王凯以其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主持发掘了一批西汉墓葬,包括子房山三号墓、东东山西汉楚王墓、拉里山一号墓、卧牛山一号墓等。

1984年12月4日,徐州砖瓦厂在狮子山西麓掘土制砖,又挖出一个兵马俑坑。王凯随即被调往狮子山发掘现场。1985年10月,徐州汉代兵马俑博物馆落成开馆。王凯等人编写了《江苏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第一次发掘简报》,发表在1986年第12期《文物》上。至此,兵马俑的发掘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当时许多人认为狮子山西麓是古代烧制陶俑作坊的仓库,但像王凯这样的专业考古学家,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敏锐地意识到这只是墓葬的一部分,并认定主墓在狮子山。王凯发誓一定要找到它,并在1987年市文化局会议上说:“不找到狮子山兵马俑主人的墓,我就不死心。”

楚王墓群_楚王陵墓_楚王陵谁的墓

198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石树青(左一)等到徐州参观时在涂山合影。王凯为左二。

楚王陵谁的墓_楚王墓群_楚王陵墓

1984年,王凯在汉兵马俑坑清洗文物。

楚王陵谁的墓_楚王墓群_楚王陵墓

从此,王凯再次踏上了苦乐参半的寻找汉墓之旅。在三次探墓失败后,他终于用上了多年来逐一询问的“笨”方法,终于抓住了“山上有人挖过红薯窖”这几个不起眼的字迹,从中寻找线索,找到了墓道和主墓室。

经发掘发现,狮子山西汉楚王陵不仅规模宏大、结构独特,而且是徐州地区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器等高档文物达2000余件。其中,享有“四绝”之称的金缕玉衣和被誉为“中华第一棺”的嵌玉漆棺等玉器闻名全国,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后又荣获“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称号。

因为王凯在狮子山发现并科学发掘了西汉楚王墓,这座海拔只有58米的狮子山,成为了徐州市最著名的山峰之一,也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王凯的考古生涯也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王锴发现的两座大型王陵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汉代文物,为徐州汉文化的研究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为徐州树立“看汉文化看徐州”城市文化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楚王墓群_楚王陵谁的墓_楚王陵墓

1986年,王凯(右)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先生到徐州视察汉代兵马俑。

楚王陵谁的墓_楚王墓群_楚王陵墓

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考古发掘现场

楚王墓群_楚王陵墓_楚王陵谁的墓

1995年,楚王陵考古队王凯(左)与同事清理文物现场。

学术硕士

王凯在四十余年的考古生涯中,清理、发掘了三百多座墓葬,并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于学术研究,撰写了一百多篇报告、简报和论文,在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等许多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在考古界认定涂山为东汉彭城王某代墓葬的强烈背景下,王凯于2014年在当地媒体上提出了独特的新观点,推断其为东汉楚王刘盈之墓,体现了他永无止境的学术认知。目前,涂山汉墓正在再次进行考古发掘,这也是他强烈呼吁的结果之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找到新的证据来验证“王凯先生中年”和“王凯先生晚年”的说法的对错。但无论结果如何,他对学术的追求和渴望都值得所有人尊敬。

王凯不仅自己进行学术研究,还长期无私地提拔学生。早在1979年,徐州地市尚未合并时,地区文化局就要举办一个短期文物干部培训班,王凯负责业务讲课和发掘实习,培训对象均为徐州八县的文物干部。培训结束后,学员们掌握了基本的发掘技能,提高了文物业务水平。后来,这些学员都成为各县文物工作的骨干,很多人当上了馆长,有的还提拔为副县长。通过各种类似的培训,王凯带出了数名馆长、主任和一大批有造诣的文物工作者。

楚王墓群_楚王陵谁的墓_楚王陵墓

1979年,徐州第一届考古短期培训班全体学员合影,前排为王凯(右一)。

楚王陵墓_楚王陵谁的墓_楚王墓群

1999年,王凯在第五届秦兵马俑学术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

诚实写作

在王凯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写的“真实”二字。比如,他在涂山考古的回忆中,那个荒诞年代考古工作的各种经历,人物、事件、时代背景,一一呈现。基本做到不隐恶、不追随上级、不为尊贵人隐瞒真相、不为长辈隐瞒真相、不为逝者隐瞒真相。作为第一手史料,有助于后人反思过去、指引未来。

在回忆录中,王凯对自己坦诚相待,他毫不避讳自己来徐州工作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给家人解决“户口”问题,也毫不掩饰自己在工作中犯下的错误。他在书中这样叙述:“1965年,关林钢铁厂新建车间,钻出近百座唐代墓葬,我被派到关林钢铁厂配合基建发掘唐代墓葬,住在关林东院原仓库复原房里,白天去钢铁厂,晚上回来住。我还记得在关林发掘的几件文物,一件是玻璃瓶,很薄,我非常小心,但还是把它打碎了,留下终身遗憾。”每当提起这件事,他都满怀自责。

王凯是连任三届的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秦兵马俑研究会理事、汉代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员、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徐州市九三学社第二科技分会会长。利用这些多重社会身份,他一有机会就宣传徐州文博工作、兵马俑、楚王陵等,撰写提案百余篇,内容涉及文博界、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两个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多次荣获“优秀提案奖”。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抢救涂山汉墓文物》提案、八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文物保护刻不容缓》提案,受到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徐州考古事业的发展。

除了研究论文,王凯还积极撰写多种科普读物,向广大民众普及文物和考古知识,并与各级媒体合作,宣传徐州考古事业。他多次做客中央电视台,在1、2、4、10、12频道的《见证》、《旅途》、《叙述》栏目推出的纪录片《王氏墓之谜》、《走遍中国》、《王氏墓的发现者》、《王氏墓之谜》等,主要讲述发掘兵马俑和寻找兵马俑主人墓葬的感人事迹。在全国播出后,掀起了“到徐州看两汉文化”的热潮,全国各地游客和媒体蜂拥而至。这些大型的宣传报道,树立了徐州优秀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让两汉文化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王凯先生依然每天努力工作,他要帮助单位整理出版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官方发掘报告,这是他永远无法放下的心事。2013年,他出版了《敲开楚王墓——我的考古之旅》一书。在序言中,他深情地说:“我和孩子们约定,百年之后,我的骨灰要撒在狮子山、涂山上。我倾尽一生去寻找、挖掘他们,我要永远和他们在一起。”这是他成为一名伟大考古学家的境界和追求。

楚王陵墓_楚王墓群_楚王陵谁的墓

《敲开楚王墓——我的考古之旅》和《中国重大考古发掘: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封面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