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荆州文物专家眼中的叶家山
据荆州新闻网报道:连日来,考古人员对叶家山古墓中最大的两座墓葬——28号墓和111号墓进行了发掘。专家推测,从叶家山古墓中两座最大墓葬的随葬品规格、年代等来看,其中一座墓葬的主人可能是周昭王时期曾国地位最高的君主。由于文物保护点环境复杂,受湖北省文物局委托,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顺清率工作队赶赴现场负责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近日,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顺清返回荆州,接受了荆时记者的采访。
荆州市共派出4名专家赴随州叶家山古墓参与考古发掘第二阶段文物保护工作,他们是纺织品保护、漆木保护、分析检测等领域的专家。
吴顺清介绍,叶家山古墓属于西周早期墓葬,虽然在一、二期考古发掘中曾出土一批漆木器,但与荆州战国楚墓中发现的漆木器相比,这些漆木器的保存状况并没有那么好,只在土层中残留了一些漆皮和编织物痕迹。
那么随州叶家山墓葬中的漆木器、纺织品、编织物等有机文物为何保存得不好呢?吴顺清说,有机文物的保存和地下的土壤环境有很大关系。有句话叫“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有半年”。如果地下是饱和状态,有机文物可以保存万年以上;如果是干燥状态,文物可以保存一千年。
由于现场只留下了痕迹,下一步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将把这些痕迹装箱打包运回室内进行修复,以便日后展出。吴顺庆说,这次考古发掘让他最大的惊喜,是出土了西周早期的漆器,这一发现将漆器的历史往前推了几百年。
据了解,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是国家文物局出土木漆器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共建单位,在出土水浸木漆器、竹简、出土丝绸文物保护修复方面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