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徐州汉文化景区

发布时间:2024-08-26 00 浏览: 53

楚王墓群_楚王陵墓_楚王陵谁的墓

徐州汉文化景区位于徐州市云龙区三环兵马俑路1号,整个景区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铁路,西接京沪铁路,北至骆驼山,是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占地面积1400亩,由核心区和延伸区组成。核心区由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文化交流中心(展示汉化石刻艺术)、刘氏宗祠、竹林寺、仰桂山阁(皇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等汉代文化精髓景点组成。延伸区包括汉文化广场、市民休闲广场、棋牌茶园、考古模拟基地、滑草场等景点。囊括了被誉为“汉代三大奇观”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集中展现汉代文化精髓,是徐州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内容最丰富的汉代遗产保护基地。

徐州汉文化景区立体呈现汉代历史,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集“两汉三绝”为一体的国家4A级精品文化旅游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占地面积1400亩。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景区

楚王陵谁的墓_楚王陵墓_楚王墓群

历史

公元前178年或公元前174年(汉文帝初年),西汉楚王在楚都彭城东南狮子山一带开始修建陵墓。考古推断,楚王去世和下葬的时间不晚于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三年)。

20世纪80年代初,狮子山地区零星出土了一批骑兵俑和军事历史俑。

1984年底,在徐州市狮子山西苑南侧发现一处汉代兵马俑军事阵型。

1985年,一号坑、二号坑、四号坑发掘,建立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坑遗址大厅建成开放。

1986年,狮子山汉兵马俑被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刊登了徐州汉兵马俑考古发掘的简要报道。

1987年,在狮子山西北发现汉代兵马俑骑兵坑(六号坑),开始了汉代兵马俑主墓的勘探工作。

1988年,对主墓进行了第二次大型科学仪器勘探。

1989年,在狮子山北侧发现一处汉代车马陶俑陪葬坑。

楚王陵谁的墓_楚王陵墓_楚王墓群

1990年对主墓葬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器质性发掘,发掘了绣丘山西汉楚王陵两座大型贵族墓葬。

1991年,在兵马俑坑东300米处的狮子山主峰南坡发现了楚王墓道遗迹。

1992年,徐州一号汉兵马俑坑修复;对狮子山楚王陵进行发掘,调查其墓葬结构。

1993年,申请发掘徐州汉兵马俑的主墓葬——狮子山楚王墓。

1994年,制定了狮子山楚王墓发掘与保护规划,由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联合组织对狮子山楚王墓进行发掘。

1995年,楚王墓考古发掘顺利完成,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王墓地宫陈列馆建成开放。

1996年,狮子山楚王陵被评为“199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狮子山楚王陵及其兵马俑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对楚王陵东、西两侧狮子山进行了考古调查。

1998年,楚王陵出土铁铠甲的研究被列入国家文物科研项目:《文物》和《考古》发表了关于楚王陵及考古发现的简要报告。

1999年,对楚王陵区内的王后墓进行调查。

2000年,在狮子山东面奇石市场施工现场,发现陪葬陶俑和墓地建筑遗迹。

2001年,狮子山以北一处原废品收购站院内发现一小型陪葬坑,出土数尊步兵站立俑。

2002年,在狮子山东北部一处建筑拆迁工地发现一处兵马俑陪葬坑,出土了200余尊站立的兵马俑。

2003年,狮子山东北部拆除建筑时发现一处兵马俑陪葬坑,出土80余件站立式兵马俑;在陵区东北部发现一处设有甬道的西汉楚王陵陵寝建筑遗址。

2004年与南京大学合作对狮子山及其北面的养龟山进行勘探,发现一座大型三层夯土台座式墓葬;对狮子山东北部未开发区域进行全面勘探,发现大型楚王陵墓葬祭祀坑群;对兵马俑坑、食器坑、车马坑等进行了考古发掘。

楚王陵墓_楚王墓群_楚王陵谁的墓

2005年,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狮子山楚王陵墓葬加固工程完工;狮子山东北部楚王陵墓葬群出土青铜器及侍从坑、马坑3座陪葬坑;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以狮子山楚王陵为依托的徐州汉文化景区被列为徐州市重点文化旅游发展项目;楚王陵保护区、汉文化广场等景区一期建设完成。

地点

徐州汉文化景区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铁路,西接京沪铁路,北至骆驼山,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三环兵马俑路1号。

气候条件

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2284~2495小时,日照率52%~57%,年均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220天,年均降水量800~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2012年降水量的56%。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四季中,春秋短,冬夏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冬季寒冷。[4]

景点

汉文化广场景区主入口——汉文化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采用规整庄重的中轴对称格局,其空间方位为东西向,依次排列着入口广场、司南、汉代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览馆、辟雍广场等景点。汉高祖刘邦的铜像屹立于尽头,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广场以仿汉砖为主要材料铺砌,图案为汉画像石中的勾云纹等常见装饰纹饰。围绕汉代大事年表设计了少量水景。水的运用,不仅能与石形成刚柔相济的对比,也成为汉文化广场中串联各个景点的手段,水体在园林广场设计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游人在此可感受到“一瓢江湖万里”的磅礴气势,领略汉文化的源远流长之韵味。广场设计犹如一首立体的汉诗,通过“始”、“展”、“转”、“结”四个篇章,自然呈现汉代古韵,跌宕起伏,张弛有度。

雕塑广场

文化景区雕塑广场位于汉文化景区南门外,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雕塑群长50米、宽20米、高12米,雕塑以花岗岩为基体,采用青铜与花岗岩造像相结合的形式。

雕塑创作以史料为依据,以部分摘录作为雕塑创作的基本元素,同时定位于楚王作为藩王的级别和规格,与楚王陵相呼应。群雕主要描绘汉代画像石《车马出行》中的场景,由8匹铜马、3匹石马、9个铜人、2个石人组成。3个骑马武士在最前面引路,楚王坐在中间,由4匹马拉的车子里,宰相乘坐车子,2个骑马武士在后面护卫。整组群雕位于广场中央,面西面东。

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打造“车马出行”大型雕塑,彰显了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地位,在深化汉文化景区内涵的同时,也成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的标志之一。

汉文化景区雕塑广场内栽植大型榆树、樟树等树木300余株,还有樱花、红枫等花灌木。

楚王陵位于汉文化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陵园内,是西汉初期被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

楚王刘武墓。西侧300米处是汉代兵马俑,象征着守护楚王陵的军队。楚王陵为依山开凿而成,结构独特,工程浩大,石料开凿量达5100立方米。墓内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2000余套,其中金缕玉衣、嵌玉漆棺、玉杯、金带扣等,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出土玉器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该墓葬的发掘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并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位于楚王陵南侧的养贵山,推测为楚王皇后之墓,因护色技术复杂,目前尚未正式发掘。目前已修建皇后陵陈列馆,展示汉代诸侯王后墓葬的形制。

汉兵马俑博物馆

楚王陵墓_楚王墓群_楚王陵谁的墓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作为楚王的陪葬品,4000余件汉代兵马俑以写意的笔法,生动地描绘了汉代军队中将士的思想、表情和情绪,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在汉兵马俑博物馆北100米处(狮子池内),新建了我国唯一的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博物馆由两座四坡方形建筑组成,借鉴汉代屋顶建筑形式。陈列着修复后的坑内精心复原的兵马俑。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在原址上修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由汉兵马俑主殿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在6个坑内整齐排列,组成了一支威武雄壮的地下军团。[

汉画像石博物馆位于狮子潭东侧,汉画像石长廊长约300米,是国内首家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博物馆。

展厅分为动画展示休闲区、汉画像石及拓片模拟制作互动区、汉画像石精品展区三个区域。其中,国内首部以汉画像石图案为主体素材的动画电影,开创了汉画像石文化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了汉代现实生活场景,让游客仿佛身临其境。并将汉画像石雕刻、拓片制作、篆刻、书法题刻等以现场互动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互动参与项目,不仅增添了文化特色,也让游客完全融入到文化本身。此外,展厅外还展出了四组汉代画像石,分别为“马车出行组”、“战争竞赛组”、“生产生活组”、“神话世界组”,真实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汉代人民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建在水下的博物馆。博物馆建在五号、六号兵马俑坑原址上,外形为两座方桁架式建筑。建筑遗址上曾出土过骑兵坑和战马坑。后来由于当时修建砖瓦厂,坑内陶俑被破坏,坑内陶俑也被全部取出。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展出的是修复后的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5

中华文化交流中心

建在狮子池水面上的汉文化交流中心,借用汉代建筑的韵味,主要展示东汉时期兴盛的汉画像石艺术。整个交流中心是依池而建的吊脚楼建筑,上层为开放式大厅和观景平台。整个建筑汲取汉代建筑的韵味,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精神,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场所。

汉文化演艺中心

汉文化演艺中心是丰富和完善徐州市汉文化景区的重要文化旅游设施,是丰富和完善汉文化景区景观的重要建筑,将大大丰富游客和市民的文化活动和旅游内容。场地东侧为家乐超市,南侧为汉文化广场,西南侧为皇后陵。

竹林寺

竹林寺是我国第一座尼寺。我国第一位尼姑净见大师西晋末年(公​​元291年)出生于徐州,24岁出家,70岁圆寂。徐州人民为纪念她的功绩,东晋永和年间在东郊狮子山上修建了竹林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的竹林寺依山而建,规模宏大,为徐州八大寺之一。后经历战乱和长年失修,直到上世纪中叶日本侵华,竹林寺才遭到洗劫,千年古刹毁于一旦。徐州竹林寺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抗战时期韦驮菩萨神秘现身和战后从日本归来的奇闻异闻,更加凸显了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和传奇色彩。新建的竹林寺坐落在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北侧的骆驼山上,是一座典型的“山岳庙宇”。汉传佛教游览区包括竹林寺内的观音阁、初代比丘尼纪念堂、南北门、钟鼓楼等,展现了汉传佛教的历史风貌。两大展区风光体现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构建了“观汉狮山、拜佛竹林寺”独特的人文景观。竹林寺未来的发展将围绕特色培训、农禅体验、社会慈善、观光表演、国际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设,并配备完善的相关设施。

景区建设

徐州汉文化景区三期汉文化演艺中心是丰富和完善徐州汉文化景区景观的重要文化旅游设施,是丰富和完善汉文化景区景观的重要建筑,将大大丰富游客和市民的文化活动和游览游览内容。场地东侧为家乐超市,南侧为汉文化广场,西南侧为皇后陵,地理位置重要,体现了其在协调区域内各景区的重要作用,是汉文化景区的重要节点。

荣誉

徐州汉文化景区先后荣获“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区”、“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等荣誉称号。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