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过去

发布时间:2024-09-01 20 浏览: 74

我们需要为牺牲的战友找到一个永久的安身之所。

1949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忙于国事、外交的周恩来总理还在考虑另外一件事:为战争中牺牲的战友寻找永久的安身之所。为此,周恩来把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请到中南海西花厅,对他说:“今天我请你来,是想商量一下在北京修建公墓的事。”吴晗没想到,周恩来竟然为了这件事亲自找他。周恩来动情地说:“你们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是大事。我们不能在掌握政权之后,忘记为征服世界而牺牲的同志们。不能让人指指点点,说共产党心狠手辣,忘恩负义,打下了天下就忘本。你们应该在北京找个好地方修建一座公墓,把烈士的遗骸迁到那里。让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胜利来之不易。公墓不仅要作为烈士的安息之地,也要成为教育后人的地方。”周总理还指示,公墓不要选得太远,交通要便利,便于举行纪念活动;同时要环境优美,尽量不要占用耕地。

按照周恩来的请求,吴晗等人在北京郊区考察了很多地方。一天,他们来到绿树成荫的保忠护国寺。见寺院高大坚固,布局严谨,环境优雅,交通便利,便决定在这里修建墓地。从此,保忠护国寺结束了过去的历史,以墓地为基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1年4月,国务院批准修建北京革命公墓。1970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八宝山不单单安葬北京,而是安葬全国各地烈士和中央领导人,于是改名为“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安葬第一批革命英烈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周恩来任军事总指挥,王荷波作为上海市总工会领导人之一,积极参加组织和领导起义。

陵园内的红军骨灰墙

王荷波逝世后,周恩来悲痛万分。但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之下,无法妥善收尸安葬他的遗体,这成了周恩来的心头大事。建国初期,在筹划修建八宝山革命公墓时,周恩来对吴晗说:“1927年11月,我们一批同志在北京被张作霖杀害了,其中就有我们北方局局长王荷波同志。他们的遗骸埋在某个地方,你一定要设法找到他们。公墓修好后,把遗骸搬进公墓。我要参加仪式。”

吴晗对此事十分谨慎,由于王荷波已去世20多年,一直没有找到知晓此事的人,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寻找,最终确定王荷波与另外18名烈士被处决在安定门外箭楼东侧。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挖出了15具遗骸,另外3具遗骸被发现是烈士死后被亲属秘密掩埋的。

烈士遗骸找到后,北京民政局准备了18个精致的黑坛子,用红布扎好,用来盛放烈士遗骸,每块红布上都写着烈士的名字。就这样,周恩来寻找王荷波等烈士遗骸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当时,由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还未开始修建,烈士墓碑也未立,只是暂时安葬。安葬仪式庄严隆重,周恩来、彭真、李立三、刘仁等领导人出席。李立三在仪式上介绍了各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殉难经历。后来,随着公墓的修建和扩建,国家又为王荷波等烈士修建了100平方米的集体墓。

八宝山第一墓

1950年10月27日,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在北京病逝。任弼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去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时,陵园一期建设工程尚未完成,陵园区域总体规划布置也尚未确定。中央决定,在任弼时墓地选定之前,先将其遗体安葬于太庙前。短短两天时间,准备浮墓工作相当紧张。陵园从干部到工人,都十分重视,尽力办好陵园首批安葬业务。30日上午9点,任弼时追悼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前广场举行。追悼会由彭真主持,刘少奇作了简短讲话。灵车于中午12点抵达八宝山,墓地已修好,浮墓已平整,两旁摆放着毛泽东、党中央、各界人士和人民团体送来的花圈。

不久,随着陵园二期工程的开工,中央决定在陵园东北角的山坡上修建任弼时同志墓。陵园修建得很大,有墓碑、墓盖,地面用水泥方砖铺成。墓前立有汉白玉卧碑和立碑,立碑上镌刻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任弼时同志之墓”七个字,背面镌刻着任弼时的生平和丰功伟绩,成为八宝山第一墓。墓四周苍翠翠柏,环境幽雅清静。

毛泽东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

1972年1月11日,全国各大报纸在头版刊登了陈毅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消息,并附上了毛泽东出席追悼会的照片。

追悼会定于1972年1月10日下午3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据当时工作人员回忆,因为规模缩小,陈毅同志的遗像也缩小了,只在遗像两边摆放了十几个花圈,整个纪念堂显得十分荒凉。中午时分,正准备午睡的毛泽东突然决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立即通知中央办公厅:在京的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都要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同时还通知了西哈努克亲王和宋庆龄副主席。

陈毅同志追悼会现场(杜秀贤 摄)

此时,上午空荡荡的礼堂里,仿佛有许多人从天而降。有的在架灯,有的在装电炉,有的在摆放花圈……十几个电炉在休息室里发出红红的电光,热气弥漫整个礼堂,暖意融融,温暖得像春天。外面,从八宝山到殡仪馆的路上,刚才还冷冷清清,可转眼间,路两边就站满了守卫,犹如柱子一般。两点半左右,毛泽东的“嘎斯”轿车驶入人们的视线。

人们看到,陈毅的妻子张茜面容憔悴,脸色苍白。看到毛主席,心中的积怨化作了辛酸的泪水,抽泣着说:“主席,您怎么来了?”

“我来这里也是为了悼念陈毅同志。陈毅是一位好同志。”

毛泽东与张骞出席陈毅追悼会。(杜修贤 摄)

张谦搀扶着毛泽东走进追悼会现场。毛泽东面带悲痛,身着睡衣,身着新闻纪录片中经常出现的银灰色大衣。会场里没有军乐团,只有一台破旧的留声机播放着悲伤的音乐。当周恩来发表悼词时,一向很克制的他,在读完几百字的悼词时,竟哽咽了,多次停顿。毛泽东在陈毅遗像前三次鞠躬,会场里再次响起抽泣声。

骨灰安放仪式推迟

1969年6月,八宝山把一个叫王禹的逝者骨灰盒悄悄地安放在了老山骨灰安置所的地下室里,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贺龙元帅的骨灰。

六年后,1975年,党中央举行仪式,把贺龙同志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

1975年6月9日上午,贺龙同志安葬仪式准备完毕。礼堂中央安放着贺龙的骨灰盒,上面铺着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大厅上方悬挂着“贺龙同志骨灰安葬仪式”黑底白字的巨幅横幅。

这时,周恩来总理正在生病住院,身体虚弱,中央没有安排他参加贺龙骨灰安放仪式。但仪式还没开始,突然传来消息,周总理从医院赶来,仪式不得不延期。这消息在群众中引起轰动,人们议论纷纷,为周恩来能亲自来送别贺龙而高兴和欣慰。

贺龙骨灰安放仪式

周恩来总理来了。人们看到周总理左臂上披着黑色面纱,身材瘦削,脸上布满老年斑。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同下走进第一休息室。叶剑英走上前来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说:“总理,您身体不好,怎么来了?”周恩来点了点头,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忧伤:“我已经让何将军失望了,这次我怎么能不来呢!”

随后,周总理来到第二休息室。贺龙的夫人薛明见到周总理如同见到亲人一样,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一喊“总理……”,便泪流满面。周恩来强忍悲痛,嘴唇颤抖,好不容易才说出一句话:“我迟到了,我迟到了……”这时,贺龙的儿女们也纷纷上来,紧紧抱住总理,痛哭流涕。

骨灰安放仪式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周总理的讲话是整个安放仪式的重头戏。他缓缓走到话筒前,环视大厅,哽咽地说:“同志们……”他手里握着一张薄薄的稿纸,颤抖得像捧着重物……周恩来致悼词后,邓小平宣布向贺龙同志三鞠躬。仪式结束后,贺龙的骨灰盒被安放在革命公墓骨灰龛的一间屋子前面。骨灰盒中间的画像是贺龙的工作照。贺龙家乡桑植县县委书记一行10人在礼堂东侧种下一棵家乡的树苗,希望这棵树苗能日夜陪伴贺龙。此时,罗荣桓、陈毅两位共和国元帅的骨灰已安放于此。

名字就像一座纪念碑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林徽因设计。公墓分为陵园和骨灰安置所两部分。墓地或骨灰安置所按生前政治级别确定,主要包括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等。

朱德元帅1976年7月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龛室内。

罗荣桓是十位元帅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骨灰室里。2003年,罗荣桓的妻子林月琴去世后,他们的子女将父母的骨灰合葬在公墓一区,并立了父母的半身石碑。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在301医院逝世。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应埋在家乡的地里,上面栽上一棵果树。但专案组上报中央后,彭德怀的骨灰盒却存放在成都东郊火葬场。周总理当时指示:要妥善保管,不要换盒,并做好搜寻的准备。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恢复了名誉。12月22日,中央军委办公厅用专机把彭德怀的骨灰运回北京。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彭德怀同志追悼会,邓小平同志致悼词。彭德怀的骨灰也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个房间里。

第一陵园内安葬着瞿秋白、李克农、张澜、李先念、陈云、李富春、彭真、姚依林、耿彪、黄克诚、徐海东、王平、肖华、杨得志、宋任穷、赖传柱等党、国家、军队重要领导人。这些墓碑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见证。

八宝山革命公墓内有三座高大的纪念碑,都是为了纪念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代表团访华时飞机失事遇难者而立的。其中一座纪念碑上刻有周恩来题词:“亚非会议牺牲烈士墓”。第二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中国艺术团访南美时牺牲的战友。第三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著名作家、翻译家郑振铎等人。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还安葬着许多具有中国国籍或长期在中国工作过的外国友人,他们有的在战争年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有:时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黄文焕同志,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女作家、新闻工作者安娜·路易丝·斯特朗,第一位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担任卫生部顾问的人,像白求恩一样的德裔医生汉斯·米勒,以及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作家爱泼斯坦等。

马海德同志之墓

1970年更名为八宝山革命公墓后,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八宝山革命公墓不仅是一座墓地,更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数以万计的民众来此缅怀先辈,祭奠英雄爱国者,清明节尤为盛大。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