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墓葬雕塑全集4:两晋南北朝
《中国墓葬雕塑全集4·两晋南北朝》精选两晋南北朝墓葬雕塑代表作品256件,彩图300幅,分为墓葬石刻、石制墓门及石制陪葬品雕刻、墓葬俑两大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新近发现的考古发现,为首次公开发表。彩图前附有本卷主编的两篇专著,后附有图解,力图反映这一时期墓葬雕塑艺术的基本情况。两晋南北朝墓葬雕塑艺术上承汉代,下拓隋唐,既保持了本土文化特色,又吸收了外来文化因素。继汉末三国时期的简葬风潮之后,晋代一些贵族、官员也开始在自己的墓前设置神路石刻。至南北朝时期,在帝王陵墓中设置神路石刻已成风。南京附近的南朝帝王大臣墓中就有20多处神路石刻,构成了南北朝墓葬石刻的主体。在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发现的北朝帝王贵族墓葬中,石刻的类型、配置和风格与南朝有所不同。北朝墓葬出土的石墓门、石棺、石棺床或石榻上的浮雕、雕刻等艺术价值很高,有的明显含有佛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外来文化元素。两晋南北朝墓葬俑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体系。南方从西晋到东晋南朝,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一带一直是墓葬俑最集中的地区,但俑群规模始终较小。北方从西晋到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时期,墓葬俑的发展不断,俑群由小到大。至北朝晚期,隋唐墓葬俑的繁荣时期拉开了序幕,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雕塑风格迥异,反映了民族融合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