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底部的色带标明了成分。”“小龙虾是吃污水里垃圾的昆虫。”“鲶鱼是世界上最脏的鱼,能不吃就别吃。”近日,这些“科普信息”被网友在朋友圈疯狂转发。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昨日咨询专家、医生,“不靠谱”“没有科学依据”等字眼被专家反复提及。
谣言1
小龙虾吃尸体来生长
重金属严重超标
朋友圈爆红:小龙虾吃臭水沟腐尸长大!体内重金属严重超标!外国人从来不吃小龙虾!小龙虾其实不是虾,而是一种昆虫。其实中国最初没有小龙虾,是日本侵略者经过基因改造后引入中国,用来处理河里的尸体。
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咨询沈阳市水产站田春主任时,他立即表示:“这个说法不靠谱。”田主任解释道: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和大闸蟹一样,都是在池塘等水体中养殖,总体养殖情况安全可控。如果小龙虾真的如传言中那样长在臭水沟里,其产量就跟不上巨大的市场需求。小龙虾其实对环境很敏感,一旦水质受到污染,其活力就会变差,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就会大幅下降,从而影响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如果养殖环境,包括小龙虾头部的肝胰腺、生殖腺等都没有问题,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微信朋友圈传言:牙膏管背面底部的彩条能显示出牙膏的成分。截图来自网络
微信朋友圈图片辟谣:密密麻麻的鲶鱼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截图自网络
谣言2
鲶鱼是世界上最脏的东西,能吃就别吃。
鱼塘周围都是鸡圈、猪圈,塘里漂浮着大量垃圾,恶臭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鲶鱼在水中游动。猪粪、鸡粪以及周围农户厕所排出的粪便,都被排进鱼塘。这些鲶鱼大约每三个月捞一次,一塘能捞上万斤鱼,主要销往海口的鱼火锅店和一些小吃摊……
田春站长表示,曾有新闻报道过南方某鱼塘鲶鱼吃垃圾的事,但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鲶鱼比其他鱼类“更脏”,不能因为某家养殖场的情况就断章取义。
谣言3
牙膏的成分可以在牙膏管的底部看到
朋友圈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买牙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牙膏管后面底部的色条,色条是有含义的,一共有4种:绿色=纯天然、蓝色=天然+药物、红色=天然+化学成分、黑色=纯化学。在评论里可以看到网友们挖出了自己平时用的牙膏,结果让人匪夷所思,几乎全部都是“纯化学”!
中国口腔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官网在《牙膏管底部颜色标记说明》中做了特别的澄清:1、牙膏管底部的色条主要用于牙膏灌装封口时的定位识别,业内称之为电眼定位点,广泛应用于软管包装的产品,如化妆品、食品等,用于产品自动灌装后封口机的定位感应,确保封口时包装在正确的位置。2、牙膏管底部色条的颜色取决于牙膏管的包装设计,一般选在管子上,与基色有明显的区别,颜色容易让设备感应到,与产品成分无关。
谣言4
长期食用米粉会导致细菌和蠕虫在体内生长并导致死亡
文章称,广东一名女孩常年吃米粉,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她的内脏和皮肤下布满细菌和昆虫。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徐凤艳说,医学上根本就不存在“菌虫病”这种说法,也没有出现过相关病例。米粉吃不干净,会引起胃肠道感染,进而引发胃肠炎,最后引发败血症。“菌虫致死”从逻辑上分析也不可能。
谣言5
直接用自来水蒸馒头可能致癌
这条自称由专家披露的“权威科普”帖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后,也有专家予以驳斥。徐凤艳称,自来水在输送时,管网中会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钙质。氯化消毒是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的杀菌方法,其原理是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能将水中的有机物变成无害的副产物。氯的确具有致癌性,但自来水在加热时已经挥发,含量很低,只要水质合格,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谣言6
吃榴莲喝牛奶致死
“胡说。这种说法没有研究数据支撑,也没有这样的案例。营养学上,食物之间没有禁忌,只有食物与疾病之间的禁忌。比如一个病人血脂高,就不能吃高脂食物。”徐凤艳说,“网上流传的柿子和螃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不相容、会中毒的说法,都不属实。”
谣言7
微波辐射致癌
微信朋友圈曾流传微波炉辐射致癌的谣言,前不久,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专门辟谣,微波炉致癌,目前没有研究证明,微波炉烹饪出来的蔬菜和普通锅煮出来的蔬菜营养成分并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