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节,我们要文明祭拜先人。今年,全省民政部门把疫情防控与服务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倡导“预约扫墓、错峰引导”、网络视频扫墓、打造云祭拜纪念空间等方式寄托哀思。据统计,3月18日至26日,全省共开通58个网络扫墓平台,网络扫墓人次超过41万次,各地代客扫墓服务16万人次,预约上门扫墓人数达110万人次。仅26日一天,各级各部门就出动1万余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确保清明扫墓安全有序。
在云端缅怀先辈,
比形式更重要
清明节前夕,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倡议,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最深切的缅怀,大力倡导网上追悼、鲜花悼念、亲情悼念,通过写遗言、制作寻亲卡、讲亲情故事等方式缅怀逝者、追思先烈。
今年临近清明节,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杨百胜和家人为已故长辈创办了网上家庭追思堂。“我们收集了70年代住过的四合院照片和老人生活照,制作了音乐短片,十几位家属在追思堂留言,缅怀往事。虽然远在福建的大姐一家不能回来祭拜祖宗,但网上追思团聚很有意义。”杨百胜说,疫情期间,无论是居家还是代祭,都不必大张旗鼓,亲人之间也不要争先恐后。祭拜祖宗的形式变了,但思念祖宗的情怀没变。
网上扫墓让不少在外“身不由己,心系亲人”的市民感到慰藉。记者打开“我的南京”APP看到,不少市民选择“宁思年”进行“云扫墓”。怀念亲人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将思念传递到“云端”。
今年清明节期间,南京殡葬部门上线“宁思年”3.0版本,优化了用户页面,增加了殡葬资讯、服务指南、业务查询等功能。3月10日起,市民可通过“我的南京”APP或“南京殡葬96444”微信公众号,访问“宁思年”平台,进行网上祭扫、网上预约、留言祈福等。市民登录相应功能页面后,可输入逝者信息,选择献花、点烛、留言等形式进行网上祭扫。3月26日当天,2.6万人次选择“宁思年”平台进行网上祭扫。
南京雨花功德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云悼念服务”,市民可随时调阅“云”系统中存储的视频资料,还可免费开设网上悼念厅。目前,公园已开通网上悼念厅1000余处,访问量最多的悼念厅已达200多万人次。雨花功德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尝试推出数字化生命遗产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留存逝者的声音、容貌、笑容,这也成为生态安葬的配套服务。据悉,南京多家公墓均开设了网上悼念厅,帮助用户创建传记,并提供鲜花悼念服务、云悼念等服务。
祭祀在心,不在形式。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们观念、认识的更新,未来“云祭祀”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而智慧殡葬也将有助于殡葬业更加便民,对打破殡葬旧俗、移风易俗必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个性化扫墓服务,
不一样的清明,一样的情怀
因疫情防控需要,全省2000余家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扫,为满足群众祭扫祭祀需求,各地相继推出代祭扫、视频祭扫等服务。
连日来,镇江根据墓地大小,组织墓园工作人员分区域开展代祭扫墓服务,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公布了预约电话。3月23日,镇江首次举行墓园代祭扫墓仪式。镇江李子山墓园管理部主任李扬杰介绍,代祭扫墓服务在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可升级为个性化定制,提供鲜花、电子香烛、清扫、鞠躬、拍照、回馈家属等,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3月17日上午,南京举行清明节首次代为祭扫逝者的活动。细雨中,南京普觉寺墓地,20名戴着口罩、穿着统一服装的庄严礼仪人员为安葬在普觉寺墓地的逝者献上菊花,并向墓区三鞠躬,送上鲜花,表达怀念,纪念逝者。3月19日上午,南京隐龙山墓地举行了一场朴素、隆重的清明扫墓慈善活动。墓地工作人员进行献花、擦拭墓碑、清除杂草等扫墓程序,弥补亲人不能到场扫墓的遗憾。
3月26日,南京共为9851人提供扫墓服务。据悉,清明期间,南京200余家公墓、纪念馆等殡葬服务机构将分批有序开展扫墓服务,有需要的居民也可在网上进行个性化预约扫墓服务。
淮安市永思园墓园管理处主任程培坤介绍,墓园组织员工清洗墓碑、清除杂草、献上鲜花,确保不漏掉一个人、祭祀全部完成。
请勿跨越地区或返回家乡。
预约非高峰时段参观陵墓
3月26-27日是清明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天气晴朗,不少市民通过网络、电话预约上门扫墓。据记者采访了解,26日无锡共有6.8万人预约上门扫墓,错峰出行,有序扫墓。目前,无锡市民可预约10天内市区内商业公墓上门扫墓服务,每天有三个时间段,同一个人同一时间段只能预约一次。各公墓根据实际情况和防控能力,科学确定上门扫墓人数上限。
无锡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恒介绍,无锡望湖墓园、青城墓园等墓园均设立专人专岗,监控现场扫墓人流,防止人员聚集,严控森林防火安全。无锡安排1200余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天早上6点就到岗,提供各项服务。对于有海外旅居史的人员,当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耐心劝返,近期每天劝返人数达数百人。
青山同路风雨同舟,明月不分两地。清明节期间,长三角地区民众常跨地区回乡扫墓。为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民政部门近日及时发布清明扫墓倡议: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地域接近、关系密切,人员往来频繁。为保障长三角地区民众健康安全,倡议非必要不回乡、不跨地区扫墓,减少出行,降低感染传播风险。我省还倡导党员群众破除丧葬旧俗,扫墓不吸烟,不贩卖、不购买、不使用封建迷信和庸俗的祭祀用品,不在街道、广场、社区、墓地烧香、烧纸、点蜡烛,扫墓过程中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以实际行动建设文明和谐美好家园。(唐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