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太陵。雍正登基后,曾选定清东陵附近的陵址,后因土质、风水等问题而放弃,最后选定此处为永居吉地。
1】顺序相同:三拱桥、碑亭、隆恩殿、三座城门。
2】同石五供、明楼、宝鼎。
3】细节:没有像崇陵那样的褐色石雕,花瓶、烛台也是朴素的,没有任何雕刻。
4】明楼石碑上可见原始彩画。
5】与崇陵不同的一点是,十务宫前有一座双柱门,相传蹲在柱顶的怪兽,其犄角对天咆哮。
6】与崇陵的第二个不同之处是,隆恩殿前的平台上安放了三组铜香炉,祭祀时用以焚烧檀香。
崇陵仅存石台,香炉已不复存在。
7】这个铜香炉铸造得十分精美,让我惊叹不已。
8]可能因为比崇陵年代久远,隆恩殿金柱上的镀金龙已严重损毁。
9】隆恩殿内陈列着雍正皇帝留下的物品。
虽然知道这里的展品都是复制品,但我还是拍了下来。奏折上的红色字体是雍正皇帝的批语。清朝皇帝用朱笔在文武百官上交的奏折上所写的批语,被称为“红批”。一般皇帝只写三个字“我知道”。但雍正皇帝对此非常认真,批语认真、细致、透彻,可见他是一位勤政有方的皇帝。
10】这个木盒子是什么?
雍正即位后,针对康熙年间皇太子的立位、废位和兄弟争位的混乱局面,制定了秘密立太子制度。雍正生前不公开立太子,皇帝在位时,会亲笔在纸上写下两份皇太子的名字,一份装在木盒里,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另一份则由皇帝亲自保管。
11]皇帝的朝服。朝服有春、夏、秋、冬四种,每个季节颜色不同。这件明黄色的朝服是最高等级的,元旦、冬至、祭祀太庙、皇帝生日时穿。右边是皇帝的朝靴和棉袜。
12] 皇帝的皇冠和东朝珠子
13] 雍正皇帝的皇冠和彩塑
14】左下角的瓷器、银锅
15】介绍上写着“雍正黑漆描金瑞纹盒”,但是没说是什么材质的,引起了我的好奇。
16]看完泰陵山顶,很多人就走了。其实还要沿着神道走1公里左右,才能到达泰陵的棂星门,俗称龙凤门。这里没有路标,不熟悉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游客不会来这里。
17】神道教依然邪恶
18] 感觉我走了很长的路才看到这些雕像。
19]看看雕像的高度
20】公务员
21]雕刻细致,保存基本完好
22】战士
23】仰慕
24】马
25】国泰民安
26】雄狮
总共有五对。
比十三陵石像少七对。
27】石像前有碑亭,大红门,后有巨大的石牌坊。
28】二
29】一共有三座石牌坊!
太出乎意料了,之前看照片一直以为只有一座石牌坊,没想到突然看到三座高大的牌坊连在一起,真的很壮观。
30】三座牌坊一模一样,均为五开间、六柱、十一层,用青花石砌成,上刻山水、花草、走兽等图案,造型生动,堪称西陵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在全国帝王陵墓中独一无二。
31] 拍照,想拍多少就拍多少
32】
33】
34】梁上的石狮子也栩栩如生。
35】泰陵从未被盗过。泰陵顶部的琉璃影壁上曾有一个洞,所以一直认为早已被盗过。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工作于4月8日正式开始。结果,在洞口以下两米处挖掘后,发现下面原来是泥土。盗贼只挖了两米,并没有进入地宫,于是考古人员停止挖掘,转而清理已被盗的光绪皇帝崇陵。雍正皇帝和他的妃嫔至今还静静地躺在地宫里,陪伴着无价的珍宝和各种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