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它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历史与现代并存的“江南名城”。广州拥有众多文物古迹和红色教育基地,有隋代的南海寺,明代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陈氏宗祠等。清代御印山房。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持的农民运动训练中心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孙中山大学堂等。森纪念馆、洪秀全故居等。下面红色遗产教育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广州的一些红色教育基地。由于篇幅有限,分为一、二两篇。这是下一篇文章:
1.中共广东区委军事委员会旧址
民国时期周恩来同志在广州主持的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万福路190号二楼。 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为中共广东地区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办公地点,也是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该建筑为混凝土结构,分前后楼。前楼四层楼为万福路190号,后楼带天台的三层楼为东横街13、15号。前后座之间有一个天井,每个天井周围都有铁栏杆。该建筑为南华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于1922年动工,次年竣工。
2.广州“三月二十九”起义指挥部旧址
广州“3月29日”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心月华路小东营5号(现15号)。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在推翻清朝决战中的总司令部。孙中山先生对这次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到处都是鲜血飞扬,到处都是磅礴气势,草木哀伤,风云变色,人心惶惶。”蛰伏已久的国家大为兴奋,积蓄的怒火如同汹涌的浪潮,无法遏制。半年后,武昌大革命已经完成,值了。这一战,惊天动地,鬼神垂泪,与武昌革命战役同在!”
3.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广州市东高大道利行街6号(原东高大道1号)。是一座前两层、后三层的洋楼。前后楼相连,砖木结构。里面有一个小露台。大楼前面原本是一个花园,现在是一个宽敞的广场。这里原是广州商团副组长陈恭树拥有的花园别墅。 1924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镇压工商集团叛乱后,该楼被没收。 1925年1月,农畜训练所由越秀南路徽州会馆迁至此,继续主办第三、第四、第五农畜训练所。同年5月成立的广东省农民协会也设在这里。
4.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花都区新华镇体育馆11号,毗邻花都区名校秀泉中学,占地10206平方米。于1994年11月为纪念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花都革命先烈而建,是中共花都市委、花都政府建立的花都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的正门原本是朝南的,因为南面正好是秀泉中学校园,通行不便。后改为北门为正门。烈士陵园周围有朱红色的铁栅栏,大门也是栅栏式的铁门。
5.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
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为三层楼房,总面积约700平方米。这里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广东地区执行委员会所在地。广东区委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最早的地方区委之一。辖区包括广东、广西、闽南、香港、云南、贵州、海南,甚至深入南阳,成为当时最大的区委。
6. 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广州起义大院内,也是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尚存一座大门,以及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和一座看守所。南楼是办公室、保卫连总部和分发武器、宣传品、臂章的地方;中楼是苏维埃政府会议室、办公室和工人红卫兵总部;北楼是军事指挥部。旧址设有广州起义史料陈列室。
7. 文德大厦
文德大厦位于广州市文德东路文德里。它由五栋风格相同的三层楼连成一栋,称为文德楼。 1925年秋,周恩来、邓颖超住在文德三号楼二楼,李富春、蔡畅住在一号楼二楼,中山舰船长李志龙住在二号楼。 4号楼。3号楼二楼一厅三间,面宽4米,进深10米,面积40平方米。当时客厅布置简单,有两张普通沙发,一张茶几和茶几,还有一张方形餐桌。客厅是用屏风隔开的。周、邓住在前屋。除了一张床、几把椅子、一张办公桌之外,还有两箱衣服和两箱书。邓颖超的母亲杨太太住在中屋,保姆住在里屋。
8.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是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建立的。 1982年8月30日该馆正式开馆,叶剑英同志题写了馆名。 1984年5月,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星被任命为名誉董事。博物馆现址为仲恺农业技工学校办公楼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建筑。 1928年竣工,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9. 广州银河烈士陵园
广州银河烈士陵园(又名银河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位于广州市东部广汕公路出口处,占地20.5万平方米。陵园分为烈士陵区和骨灰堂两部分。烈士陵园内埋有我国各革命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墓318座,其中包括著名的“广州沙集惨案”烈士墓、领导广州革命的“温将军六烈士”墓等。左翼文化联盟、马口英雄烈士墓。和纪念碑,有消防英雄向秀丽墓、抗非英雄烈士墓等。此外,还修建了单岳、李雄才、萧红等文化名人的纪念碑。
10. 格兰特·霍尔
格兰特堂又名大钟楼,现为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校友会、教学评估中心等行政部门所在地。 1915年动工,1916年6月竣工。因其造型仿照大钟楼,故常被称为大钟楼;原中大钟楼位于原中山大学石牌楼群内。捐赠者将这座建筑命名为“格伦堂”,以纪念自1896年起担任新泽西州富商之子、岭南书院前身格致书院纽约董事会秘书兼财务主管的格兰特先生。
以上是广州市主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河南省红色遗产教育培训中心是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电教教学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党性修养、思想上的发展,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更多信息请参阅>>>广东省广州市红色教育基地名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