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1年中国开展文物外交以来,故宫、长城就成为外国政要访华的重要旅游景点。1973年9月,中国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令人意外的是,吸引蓬皮杜的并不是长城、故宫等最著名的古迹,而是从未有外国政要参观过的大同云冈石窟。曾担任蓬皮杜总统翻译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业秋觉得,当务之急是尽快清理、开放更多的古迹。
这时,王业秋偶然看到一份申请修缮清东陵的资金的报告。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是清朝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的陵墓在修建上有许多独特之处。虽然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走了他的陪葬宝物,但乾隆地宫本身的文物价值极高,完全具备开放的条件。一场激动人心的开放计划就此展开。
开工敲定后,清东陵文物保护中心立即组建清理队伍。由于乾隆地宫曾被盗过数次,大家以为只要顺着现存的盗洞进入地宫,后续工作就好办了。但谁也没想到的是,1928年孙殿英盗掘乾隆帝裕陵时使用的盗洞竟然找不到了。
清东陵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郝春波曾参与过各陵地宫被盗洞的填补工作。在高大的裕陵明楼后面,有一座狭长的院落,名为“哑院”。郝春波指定的地点,就在哑院内琉璃影壁下的神道正中。
郝春博隐约记得这里就是他当年填洞的地方,但尽管他指点,也没人能找到那个洞。工作人员从琉璃影壁往下挖了一人多高,还是没能发现被盗的痕迹。
清扫队的杜青林灵机一动,心想挖不深了,就往北边横着挖,没想到撬开之后北边空无一物,眼前出现了一条通往地宫的幽深黑暗的通道。
原来,孙殿英挖的洞方向并不是垂直向下,而是从琉璃影壁底部往北挖,那群人立刻兴奋起来,又挖又撬,随后杜青林和同事们打着手电筒带头往洞里钻。
杜青林等人小心翼翼的向前走了十多米后,突然感觉到墙壁上出现了一些奇异的花纹,昏暗的光线下,一扇布满雕刻的巨大石门矗立在他们面前。
第一道石门很轻松的打开了,穿过石门之后,他们发现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美的雕刻和神秘的文字。接着,第二道石门也轻松的被推开了。然而来到第三道石门的时候,他们怎么也推不开。大家用枕木和千斤顶把缝隙一点点的打开,好让那瘦削的男子挤了进去。挤进去之后,他们看到第三道石门的后面,稳稳的靠着一口棺材。从棺材上的浮雕花纹判断,这口棺材是乾隆皇帝的。
原来,每逢雨季,乾隆地宫就会出现季节性渗水,当水积到一定程度时,乾隆的内棺就会浮起来,随着水流移动,当水慢慢渗下去的时候,棺材就会撞到第三扇石门上。
穿过第三道石门,第四道石门空空如也,两扇门板横躺在地上。东门相对完整,西门则已破损不堪。据史料记载,1928年,盗墓匪徒成功打开前三道石门,但到了第四道石门,却打不开,便用炸药炸开。毋庸置疑,这道石门是孙殿英盗墓时损毁的。
穿过四道石门后,发掘队终于进入了地宫的最深处——金棺,也就是存放乾隆皇帝灵柩的棺室。乾隆皇帝及其五个妻妾的外棺被拆开,散落的棺板堆放在金棺东北角的棺床上。就在一行人为宝物被盗、地宫受损而感叹不已时,他们环顾四周,突然发现,自己身处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寺。
裕陵地宫宏伟壮观,满墙雕刻,毫无空白,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布满墙壁的艺术杰作无疑是清朝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
地宫开放之后,后续的清理修复工作需要紧急开展,但这却让保管中心的工作人员感到困扰,他们发现,相比于之前的洞窟探险,修复这座伤痕累累的地宫显然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
乾隆皇帝的灵柩被放进地道后,整个地道都是用砖砌成的。因此,在开始清理修复工作之前,必须先将地宫地道里的砖块搬走。这些砖块都是用砂浆砌成的,非常坚固。每搬一块都非常费力,一不小心就会把砖块弄碎。
为了尽快打开地宫,大家都不敢懈怠。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清理工作终于初见成效,乾隆的灵柩重新摆上了棺床。然而,就在清理工作进行到一半以上时,一场灾难降临到了华北大地。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点42分53秒8秒,万籁俱寂。突然,一道蓝光划破夜空,天空旋转,大地剧烈震动。这就是震惊中国、震惊世界的7.28唐山大地震。清东陵也因灾难而蒙上阴影,乾隆地宫的开放被搁置。
改革开放后,中断已久的乾隆地宫清理工作又重新开始,地道里的砖石拆除后,大家开始清理地宫里的灰泥。当年孙殿英的盗墓匪徒在掠夺陪葬宝物时,因为心怀叵测,加上光照条件不好,慌乱不堪,必定留下了一些小件物品。
于是,大家把宫殿里的灰浆和垃圾全部抬到地上,然后像淘米一样用水冲洗。当第一桶灰浆被运到地上时,队员们慌忙拿起来洗,却一无所获。但他们没有放弃。终于,有人从泥水中摸索出一个精致的小物件,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条纯金打造的龙!
不久,有人拿出一只小玉蝉,据记载,玉器一般都是墓主人下葬时含在嘴里,经过核实,发现这只玉蝉的主人正是乾隆皇帝。
这些残存的陪葬品并不是乾隆地宫中最珍贵的文物,在工作人员日夜不停的清理之后,一座真正独一无二的艺术宝库正在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
1978年春天的一天,新华社通过强大的电波播送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乾隆皇帝裕陵地宫正式向公众开放,游客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这气势磅礴的地宫,让蜂拥而至的游客惊叹不已!整个地宫共有九个穹顶,四道石门。每道石门都是由一整块青白玉雕成,上面雕刻着八尊菩萨,每尊菩萨身高一米半,衣着极其华丽。两边的石壁上,雕刻着四尊大金刚,身披铠甲,眉毛扬起,双目圆睁。地宫的墙壁乃至高高的穹顶上,都刻满了花纹和文字。这些可不是常见的汉文和满文,而是用梵文和藏文写成的佛经,一共有30111个字。
乾隆裕陵地宫的清理开放,不仅让民众有机会欣赏和了解这些凝聚了杰出工匠和艺术家心血的杰作,也推动了国内外学者对清代陵墓的深入研究。在这座神秘的地宫里,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解读,人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