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年间,宋璟任谋士,不久因直言不讳得罪中宗,被贬为巡抚。到地方后,他廉洁奉公,竭力为民做好事,使得当地风土人情淳朴,家家户户安居乐业。
他任广州巡抚时,广东人用茅草、竹子盖房,经常发生火灾,宋璟便教他们用砖瓦盖房,减少了火灾,造福了百姓。后来他做了宰相,有一次他的远房叔父宋元潮在参加吏部选拔时,向主考官讲述了自己与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得到照顾。宋璟得知后,特意向吏部请假,不要给他官职。
当时,唐玄宗很喜欢一个叫王茂忠的太监,朝中奉承他的人很多。王茂忠的干女儿要出嫁,唐玄宗问他有什么需要。王茂忠说有一个客人不能请。唐玄宗说:那肯定是宋璟了。在宋璟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路上丢东西没人捡的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当时人们称赞宋璟就像长了腿的春天,走到哪里都给哪里带来光明和温暖。
(摘自《开元天宝余韵·游脚阳春》)宋经碑
宋经碑原位于宋氏家族墓地,现位于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石家庄市沙河县东湖乡中学校园内。因该碑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故又称颜鲁公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高289.5厘米,宽149厘米,边长42.5厘米。半圆形碑首浮雕四条盘尾蟠龙,雄健有力。方形碑正中有二十个大篆字:“大唐前尚书右丞相赠大都督文真公宋公神路碑”。原碑座上刻有马鞍包纹,庄重稳重,现已佚失。碑四面镌刻,楷书,三千余字,充分记述了宋璟“侍奉三朝,刚直不屈”的光辉事迹。 碑文后有题:“金字光禄大夫、福州刺史、国之栋梁、潞县开国公颜真卿撰文”。该碑始建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九月,为宋璟孙宋衍为“纪念祖父之德”所建。
宋璟墓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因为墓碑下埋葬的是一位后世敬仰的唐代著名宰相,而墓碑上的碑文正是我国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所写的。宋璟墓碑集道德文章与书法艺术于一体,这也是宋璟墓碑得以流传下来并蜚声海内外的重要原因。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看到颜真卿所写的略显残缺的宋璟墓碑时,曾这样称赞:“君子当如忠臣烈士,端庄可敬,让人敬畏爱戴,即使残缺,也不至于抛弃。” 南宋文人刘子徽撰《临池阁》称宋景碑“断如云落翠苔庄,尚可见挺拔气魄雄姿”。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的《碑刻录》称赞宋景碑为“上品”。 明代学者房似道曾把宋经碑与“多宝塔”碑作比较,说其有“四大长处”:“前者论佛道,后者道儒道,此为第一点。前者为岑先生代笔,后者自撰,此为第二点。前者早年尚为少官时所作,后者已为公职,晚年所作,此为第三点。前者在名郡,多抄本,屡刻不复真迹,后者在卑贱之乡,虽屡抄不复,但笔法与真迹无异,此为第四点。”明代金石学家杜牧在《金歇林朗》中称赞宋经碑“人、文、字,实为三绝。”杜牧编撰的《金石萃编》等书清代王昌主要记载历代石刻,也收录了宋经碑,并列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