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下列问题。 《庄子庙志》(宋) 苏轼 ①庄子是孟国人,曾在孟国漆园做官。他去世已一千多年,孟国却无人祭拜他。县令的书记王敬开始修建庙宇,并要求写文章记录下来。 ②据《史记》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他博学多识,但主要还是老子的话。因此,他的十多万言的书,多是寓言。他写《渔父》、《盗豸》、《匣子》等,谴责孔门之徒,说明老子的艺术。由此可见庄子的粗鄙。我认为庄子帮助了孔子,但不应把他当作榜样。 楚王微服私出,守门人使他难以离开。他的仆人拿了一根棍子骂道:“仆人力气不够。”守门人把他赶了出去。总有人做事反其道而行,乖僻不近人情。以为我不爱你是不对的,以为我是侍奉你的一种方式也是不对的。所以庄子的话都是我之所为,他所写的都是不对的,他压制我却扶持我,正确的话很少。至于他诋毁孔子,他的用意总是显露无遗的。他论到天下的道家,从墨子、秦华里、彭蒙、慎到、田骈、观世音、老聃以及他自己的一生,都认为他们是一家人,唯独孔子不在其中。他对他的尊敬是最高的。 不过,我曾怀疑过《盗诛》和《渔父》是否真是在诽谤孔子。至于《任王》和《说剑》,都是浅薄之人,不入道。我反复读了一遍,才明白《寓言》的意思,结尾是:“杨子居西游秦国,遇见老子。老子说:‘你这样粗俗,这样啰嗦,谁能与你和睦相处呢?太白似乎受辱,大德似乎不足。’杨子居脸色一下子变了。他要走的时候,主人正要迎回家,丈夫抱着席子,妻子拿着巾梳,主人躲避席子,灶也躲避灶。
当他回来时,主人与他争抢座位。 ”将《任王》、《说简》、《禹赋》、《道至》四篇去掉,与《列禹寇》一章合在一起,说:“列禹寇中路从齐国回来,说:‘吾闻惊。食饭十杯,先上五杯。’遂悟而笑,说:‘此篇也。’庄子言未尽,愚昧之人已压抑,而收于言中,不由分说。皆篇章出世,非庄子本意。 ④元丰元年十一月十九日日记 1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多为寓言:有目的的比喻词 B.诽谤孔子弟子:诽谤、指责 C.杨子举神色骤变:一副震惊羞愧 D.太白蒙羞:受辱 15.下列几组句中,带下划线词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A.他活了千余年,仍为不拜他、不从他师的人所惑。B.他懂得老子的艺术,却忍受着。C.他德行不够,也就罢了。D.留在这里的人与他争座。我请进来,与他同甘共苦。 1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哪些是错误的?()A.本文题目虽为《集》,但实际上是一篇评论庄子的议论文,显示了作者对庄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见解。通篇叙述与议论交织,见解令人惊讶。 B.第二段以楚王的故事来避实就虚,以假论真,行文灵活多变,毫无呆板之感。C.庄子评论天下道家,认为墨家、道家等学说其实出自一派,而只字未提孔子,可见他对孔子的推崇到了极点。
D.作者认为《盗诛》、《渔樵》、《任忘》、《说剑》四篇浅薄,不符合道,而《寓言》、《列鱼寇》则被分成两篇,这是后世愚昧之人误抄的。 17.用“/”来断掉文字中波浪线部分。 列庾寇往齐,途中归来,说:“我大惊,吃了十碗饭,竟先端了五碗。我这才恍然大悟,笑道:“此篇章也。” 1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楚国君王微服私访,守门人难为他,他的仆人拿起棍子骂他说:“奴才力气不够。”守门人就把他踢了出去。 (2) 所以庄子的话全是真话,不是字面意思,是在暗中压制和扶持。正确的话语很少。 14 D.项,“辱”不是动词,是形容词,是“肮脏”的意思。句子意思:最纯净的白色也似乎有污点。 15 BA. (A.项,连词,表示过渡。意思:他已经死了一千多年,但孟狄从来没有人来过拜他;疑惑,却不跟师。B.项,连词,表示目的,用于;连词,表示修饰。义:阐述老子学说;却还是怀恨在心,屈辱地去了那里。C.项,动词,仿佛。义:品德高尚的人,往往显得不足;大概就是这样。D.项,介词,和。义:满堂人都跟他争座位,请让我进去,与他生死与共。)16 D.项,“后世愚人抄错了”,不是抄写错误,而是世俗“分章为名章”的错误。 17.列峪口到齐国 / 半路又回来 / 说 / 我很惊讶 / 我吃了十杯汤 / / 却先端了五杯 / 我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 / 这其实是一回事 18.(1)楚国有一位君子,穿着便衣逃跑,守城的士兵刁难他。
太子的侍从举起鞭子(木棍)骂道:“你真是没用(不尽力)。”守城的士兵们就放走了他们。(2)所以庄子的言论都是事实上赞同,但口头上不赞同;表面上排斥,暗中帮助;正面的言论很少。参考译文:庄子是孟国人,曾在孟国做过漆园官。他已死一千多年了,孟国从来没有人祭拜过他。现在当地县令的书记王敬已经开始为他建庙,并请我为他题字。据《史记》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识和见解包罗万象,但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将其归于老子的教诲。 于是他写了十多万字,大部分是寓言,写了《渔父》、《盗谏》、《抢箱子》等文章,诽谤孔子弟子,阐述老子的学说。这种看法只是对庄子的一种肤浅的看法。我认为庄子其实是帮助孔子的人,只是他学不会而已。楚国有一位君子,穿便装逃跑,守城的士兵刁难他,君子的仆人举起鞭子骂道:“你真是没用。”守城的士兵就放走了他们。做事不正经的情况总有,说仆人不爱君子是不对的;但把侍奉君子当成规矩也是不对的。所以庄子的言论,其实是言出必行,言不由衷;表面上排斥,暗中帮助; 正面的言论极少。至于污蔑孔子,则不无此意。评论天下道家时,从墨子、秦华里、彭蒙、慎到、天乩、观世音、老聃等人,甚至谈到自己,以为都是一脉相承,唯独不谈孔子,足见他对孔子的推崇到了极点。
但我时常怀疑,《盗豸》和《渔父》两篇文章,似乎真的在诽谤孔子。至于《任王》和《说剑》,既浅薄,又不符合道。反复读来,才知道是符合《寓言》结尾的意思:“杨子居西行秦国求学,遇见老子。老子说:‘你这样骄纵,瞧不起别人,谁会和你相处。最白的人似乎也有污点,品德高尚的人,往往显得不足。’杨子居听后,羞愧难当。杨子居一来,客栈里的人都来迎接他,主人给他安排座位,女主人给他拿来毛巾梳子,先坐的人让座,厨子也不敢当灶。他回去的时候,客栈老板们都和他争座位。”(若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