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重看南朝,相会于建康——南京乙未南朝石刻简述

发布时间:2024-09-17 20 浏览: 43

游览完丹阳、句容后,大家都告别离开了,只剩下我和落落两个人在南京闲逛。游览完明孝陵和南唐两帝陵后,落落也离开了。所以剩下的建康时间就留给我一个人了。

建康是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韦庄的那首诗仿佛萦绕在耳边:“雨落江面草长高,六朝如梦,百鸟徒然啼鸣,最无情是城中杨柳,十里烟云犹笼罩。”此刻,我看到南朝时如梦如幻、诗情画意的建康,如细雨、如野草、如鸟鸣。可惜世事变幻,六朝兴亡多少事,都成了渔樵夫的闲话。

这雨,依旧是南朝的雨,这条路,依旧是南朝的路。

又见南朝,与君在建康。

【梁林州景惠王萧宏墓石刻】

萧弘是梁孝顺帝萧衍的第六子,梁孝炎帝萧衍的同母异父弟弟。齐朝时,曾任北中郎、桂阳王、贡草使。梁天监元年,封临川王、扬州刺史、巡抚。萧弘墓内有3种类型6块石刻,其中有两尊避邪石兽,东西相对,均为雄兽。神道上也有石柱,东、西各一根。萧弘墓现已加盖护盖,极不方便观看,在此仅作记录。

【陈文帝永宁陵石刻、陈迁】

这是我在建康、丹阳之行见到的唯一一块陈家石刻。(有人持不同意见,因此只暂定为国家级古迹)陈謇,吴兴县长城郡人(今浙江省长兴县),始兴昭烈王陈道坛之子,陈霸先之兄。史载他“少时沉静敏敏,博学多识,相貌俊秀,精通经史”,陈霸先对他评价颇高,称他为“我家之佼佼者”。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陈霸先去世,陈蒨入京继承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天甲。面对政治动荡、国库空虚、民生每况愈下的局面,陈蒨努力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使政局逐渐稳定;同时减轻赋税,鼓励农耕养蚕,发展生产。他还反对奢靡,厉行节约。经过七年的统治,陈朝经济出现了复兴的迹象。

陵前有两尊石麒麟,均为雄性,东西相对,东为双角麒麟,西为独角麒麟,保存完好,是南京南朝陵前雕刻最精美的一对石麒麟。

据悉,考古证据已基本证实,该石刻为昭明太子祠堂石刻。

【梁桂阳王建萧荣墓石刻】

萧荣是梁帝萧顺治的第五个儿子,梁帝萧衍同母异父的弟弟。齐永元三年,他与兄长萧懿被齐东浑侯萧宝卷毒死。梁帝萧衍即位后,于天监元年(502)追封为桂阳郡王,谥号建。萧荣墓内石刻共2种3块,其中有两尊石煞,分别面向东北和西南。东北侧的煞为雌性猛兽,保存完好;西南侧的煞为雄性猛兽,出土时已碎成数块,现已修复。两尊石煞均张口仰头,长舌垂于胸前,头生鬃毛。腹部饰双翅,翅前有鱼鳞,背有5片羽毛。胸高大,肌肉发达。足有4只,各有5只爪。一足向前迈出,横距超出腹部。东北侧的邪灵显得略小,东北侧的邪灵显得特别威严有力。

【梁安成康王萧修墓石刻】

萧修是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梁武帝萧衍同母异父的弟弟。梁大建元年,封为安成王、征敌将军。萧修性格和蔼,恭敬贤人,热衷学术,曾召集大学士刘孝标编撰《类园》,《类园》成书后,广为流传。萧修墓前现存3种类型8块石刻,是南京南朝墓葬中石刻数量最多的。

【梁鄱阳忠勇王萧惠墓石刻】

萧惠,字弘达,是梁文帝萧顺之的第九个儿子(一说是第十个儿子),梁武帝萧衍的同母异父弟弟。萧惠墓前有两尊石雕辟邪兽,均为雄性,东西相对而立。两尊辟邪兽造型相似,昂首张口,长舌垂胸前,胸部突出,头上有鬃毛。东面辟邪兽双翼饰有6根羽毛,西面辟邪兽双翼饰有5根羽毛,胸部饰有勾云纹。一腿向前迈出,长尾垂至地面,身躯肥壮。

【梁始兴忠武王萧旦墓石刻】

萧单是梁文帝萧顺之的第十一个儿子,梁武帝萧衍的同父异母弟弟。天监元年,被封为安西将军、始兴王。在荆州任职期间,他励精图治,开辟了大量的军屯,减轻了劳役,声名远扬。天监七年冬,他回到京城建康。当地百姓不愿放他走,唱起了一首歌:“始兴王爷,我的父亲,您像水和火一样,在我危难之时奔赴我的身边,您何时再来养我?”

萧旦墓最著名的是一块碑,这是南朝碑中留存文字最多的一块。碑上题有“梁末碑司徒将军骑将军始兴忠武王”,虽为楷书,却有行书之风,受到历代书家的重视。碑背列人名,碑文虽已脱落,但仍可辨认2800余字。碑文由东海著名文学家徐冕撰,吴兴贝宜元撰。碑文为楷书,梁启超称其为“南派代表,此碑当荐”。

【梁武平忠侯孝敬墓石刻】

萧景是萧崇之子,梁武帝之叔父,梁武帝之堂兄。齐朝时任永宁知府,政绩卓著,史称“百城之中首屈一指”(《南史·梁宗室传》)。萧景墓神道仅存一根石柱,现存石柱为神道西侧石柱,是南朝陵墓中保存最完好的石柱之一。柱头为圆形盖顶,饰以莲花纹,上立一尊仰天嚎叫的小妖精。柱高4.20米,雕有24条内凹直脊。柱顶近圆盖处有一长方形柱头,上刻有“前梁尚书、中府将军、开府将军、武平忠三官、武平忠侯萧公圣道”23个字,字迹清晰,令人耳目一新。

柱侧有线刻“拜佛童子”,身着袈裟,肩扛莲花,赤足,手捧莲花。柱下有浮雕三名负重武士,怒发冲冠,袒胸露腹,形似鬼神,可能与佛教有关。其下有绕绳辫纹一圈,龙纹一圈,交缠缠绕。柱基高0.98米,上圆下方,上为二龙捧珠,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面雕有张口吐舌的怪兽。整根石柱造型精巧,纹饰精美,是中外闻名的雕塑艺术品。

小经石柱是目前我最喜欢的南朝石柱,雕刻极其精美,具有希腊风格,让人仿佛回到了中东。

【梁建南闽侯肖正礼墓石刻】

萧正礼为梁代临川泾惠王萧宏第五子。萧正礼墓前有2种石刻4块,其中南北两块石辟邪符相对而立。神道上有两根石柱,均风化严重,以致柱子上下粗细不一,柱头圆盖及小辟邪符已不复存在。柱子为内凹直脊。石柱排列在神道南北两侧,柱子呈长方形,有4行文字,多已模糊。南柱上刻有“前梁代中左卫将军建安民侯神道”,楷书;北柱上刻有“前梁代中左卫将军建安民侯神道”,楷书。两根柱子上的文字相同,但方向相反。遗憾的是,文字已无法辨认。

寻找小正里石刻,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是跑遍了南京,从萧静墓出来,空着肚子坐公交地铁,大约两个小时后才到达海事学院。然后麻烦来了,没人知道那是什么。最后,我抓到一个扫地的老人,问了他,但小正里在雨中泥泞不堪,我几次不小心滑倒,全身都是泥。不过,亲吻大地的感觉也很好。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

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字德裕,谥号继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刘裕出身寒微,曾以卖鞋、耕种、捕鱼为生。孙恩起义后,刘裕投奔北军,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历任下那都督、中央军军事长、彭城内史等职,成为北军将领之一。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季奴打败桓玄,迎回晋安帝即位,控制了东晋政权。此后,他南征北战,屡建战功。义熙六年,平定南燕,收复青州。次年,打败农民军陆逊,收复广州。义熙八年,攻破江陵,击败对手刘毅。二年,灭掉成都王谯宗,收复巴蜀。义熙十一年,攻克襄阳,赶走司马休之,彻底清除了国内的割据势力。义熙十二年,出兵关中,攻破长安,灭掉后秦。后来,他升任宰相,封为宋王。元熙二年,刘裕正式废掉晋恭帝司马德文,称帝,国号宋,改年号为永初,仍定都建康。

季奴凭借军功一举登基,做了皇帝,被称为“南朝开国皇帝”,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赞誉为“平乱昌盛之君”。可惜老天妒才华,刘裕称帝后的第三年,他便病逝了,终年60岁。辛弃疾在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深情地写道:“夕阳西下,草木葱茏,巷道寻常,人说季奴曾住在那里。回想当年,金兵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添翼。”

如今我碰见了姬奴的楚宁陵,来来往往的车辆,杂乱的房屋,真是一条普通的小巷。谁能想到,这里竟然是伟大的皇帝宋武帝的陵墓。面对这一切,我心头一紧,喉咙发烫,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可惜时光易逝,悲风雨雨,连树都这样,人又怎么忍心!

从丹阳到句容,从句容到建康。初遇南朝,雨中南朝,再遇南朝。一切恍若隔世,一切如梦。烟雨中的建康,千年前的南朝,初遇,重逢,不断相见。

未完成使命而死,总是让英雄流泪。我真想回到那个时代,用我的红领巾和绿袖擦去英雄们的泪水。我要擦去那些抱负未竟而去的宋武帝英雄们的泪水,擦去那些气数已尽的梁武帝英雄们的泪水,擦去那些满腔英韵、英勇果断、未竟事业而挥之不去的陈文帝英雄们的泪水。我要擦去那个“南朝长恨歌”时代的泪水,擦去那些所有那些流离失所者的悲伤泪水。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